•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专案专审法官工作家事两不误
  • 专案专审法官工作家事两不误

    时间:2017-05-26  来源:  作者:
    专案专审法官工作家事两不误发布时间:2017-05-26 10:42 星期五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 亲历者说

    法制网记者章宁旦

    “改革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人才与技术发挥最大潜能,真正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方便。”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潘墀认为,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探索契合此轮司法体制改革精神,为全市法院深入推进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改革给法院内部带来改变的同时,也为当事人带来诸多快捷便利。正在中山第一法院立案大厅立案的市民王先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以前听人说,打官司非常麻烦,立案要取号排队。可我怎么觉得还挺方便呢?你看,不到十分钟我就立上案了。”

    中山第一法院副院长廖志良指着立案法官座位后面的门口对记者说:“以前立案要排队不是假话,现在能快速立案是因为,立案窗口法官只需要审查诉讼材料齐全就可以当场立案,录入交给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省下了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你说能不快吗?”

    中山第一法院院长罗嘉浩介绍说,面对每年近万件的案件增量,光靠150名员额法官,就算天天加班也没办法完成。虽然中山第一法院不是司法改革的试点单位,但形势令改革势在必行。社会高度发展必然要求精细分工,一般事务由市场提供,是降成本、提质效的最佳选择。所以,中山第一法院明确,改革方向之一就是,符合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政策的事务都通过社会购买方式解决。

    目前,中山第一法院已将半数以上的审判辅助事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社会第三方机构。廖志良说:“最初也不是没有顾虑,甚至有人质疑,把审判事务交给社会去办会影响法院的权威和审判效果。”

    为此,中山第一法院每一步改革都充分调研,分析其可行性,耗时1年半,完成逾15万字的操作规范,把诉讼程序中每个节点办理结果的主观要求,转化为按章操作即可的客观标准。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探索不仅没有对审判权威造成影响,反而在提升审判质效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法官林佩坚说:“以前,加班加点是常态,经常连家都顾不上,孩子也没法照顾,心里非常内疚。改革后,效率提高了,工作不误家事也可以兼顾,是我切实感受到的好处。”

    曾任中山第一法院简易刑事审判单元审判长、今年2月转任少年审判单元审判长的黄剑烽告诉记者,去年,他所在的审判单元3个法官结案1787件,从收案到宣判平均用时仅为16.69天。简易单元法官最多审结案件1005件,是结案数最少的重大疑难案件法官的38.65倍。

    记者见到黄剑烽时,他正捧着一本《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研读。他说:“少年刑事审判虽然案件不多,但可做的事很多。学学心理咨询,审案时可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疏导心理问题。”

    说到改革,黄剑烽感触颇多。他说:“以往,太多繁杂的事务牵扯法官的精力。宣判后,法官要自己整理案卷直至归档。你可以问问,哪位法官没有叫家里人帮忙装订过案卷。真正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后,我去年办理案件超过700件也没觉得累。法官这个职业,要用的是智慧而不是体力。”

    作为中山第一法院民二庭庭长、企业纠纷审判单元审判长的谢灏,去年办理百余件案件,虽然不多,但其中不乏疑难复杂案件。他告诉记者:“改革为培养专家型法官提供了沃土,没有了琐事的纷扰,法官可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复杂案件的精审和对法律实务的研究上。”

    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薛加冰认为,除了效率和专业,中山第一法院的改革还在法官和当事人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一般性事务由第三方机构解决,接待、证据交换、调解等由法官助理解决,法官只需坐堂审案,大大降低了法院的廉政风险。

    罗嘉浩说:“改革使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法官的工作时间有了些许空当。希望法官们能把这些时间用于专业素养、职业水平的再提高、再学习,精修某一领域的案件,向专家型法官迈进,这也是改革的后期目标。”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