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评论:闯红灯曝光,还应三思而行
  • 评论:闯红灯曝光,还应三思而行

    时间:2017-06-20  来源:正义网  作者:郑博超

    据央视报道,最近,山东、江苏等地在十字路口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对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抓拍曝光。

    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一直是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人脸识别系统,在治理闯红灯这种“顽疾”上,确实有独特的效果。首先,先进的技术在固定证据上有奇效。据介绍,这个系统抓取闯红灯行为的工作程序其实很简单,总共分为三个步骤:拍照-识别-公示。而这三个步骤的全部完成时间只需要十秒钟。闯红灯的行人被有图有真相地拍下来,就算没被警察叔叔现场抓到,想赖也是赖不掉的。这就为后续的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其次,这个系统提高了违法必受处罚的违法成本。人脸识别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现场曝光。也就是说从开始闯红灯至走到马路对面这短短十秒钟的时间,闯红灯的行人就已经被拍照并公示在了路口的电子屏幕上。同时,识别系统还连接着户籍信息,通过照片比对识别,可以迅速锁定闯红灯者的个人身份。因此,也就十秒钟的时间,行人闯红灯的照片和其部分身份信息就会被同步曝光在大屏幕上。行人只要闯了红灯并被识别出来,不但处罚是逃不掉的,更是一件丢脸的事――在自己经常活动的区域被曝光有违法行为,并被亲朋同事看到。而后者带给闯红灯者的违法成本,实际远远大于罚款。

    但是,有效的措施,也必须经得起法律的考量。行人闯红灯同步曝光,真的合适吗?这的确是个问题,需要执法者慎重考虑。就像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后,必须经过公安司法机关调查、审理,最终由法院判决认定一样,行人闯了红灯,也应由交管部门依法作出认定后,才能处罚。在交管部门依法作出闯红灯行为违法的认定前,就将行人的照片和信息冠以闯红灯名目予以公示,是否合适值得商榷。此外,有些地方把识别系统在几秒钟内比对出的个人信息与闯红灯的照片一并公示出来,也有风险。毕竟系统识别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也就是说可能存在识别错误的几率。如果不加核实就直接公示出来,一旦系统出现误判,就会使其他无辜公民的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因此,在看到人脸识别系统对治理行人闯红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认真论证、及时规范完善具体的操作机制,比如,该不该对违章行人曝光、该在哪个环节曝光,比对出来的信息应该怎样使用,应该建立怎样的纠错机制,等等。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及时固定违法证据、锁定违法行为人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避免因新技术的不适当应用,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