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不堪对方"包养"骚扰 女大学生决定骗取对方钱财报复
  • 不堪对方"包养"骚扰 女大学生决定骗取对方钱财报复

    时间:2019-08-08  来源:正义网  作者:傅鉴 刘峥峥 何涛涛

    正义网成都8月8日电(记者傅鉴通讯员刘峥峥何涛涛)面对王某多次提出的包养请求和言语骚扰,大学生李某捏造亲人病重的谎言,骗取王某5万余元。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检察院对涉嫌诈骗罪的陈某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1995年出生的李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2017年9月,在兼职QQ群里,认识了53岁的王某。随着聊天的深入,两人稍后又互加了微信。在知道李某是大学生后,王某向其转了200元微信红包并提出愿出钱包养,遭到李某的拒绝。

    被再三拒绝的王某并没有打算放弃,他多次试图通过言语说服李某,然而李某不仅没有动心,反而愈加厌恶。

    2017年9月中旬,见李某一直不同意自己的包养请求,王某决定另觅他人,遂提出请李某帮忙介绍一个愿意(被包养)的同学,并向李某支付了1500元的介绍费。为了不让王某继续纠缠自己,李某将自己不常用的一个QQ号给了他,并谎称那是室友的QQ。原想,给王某新号后,自己就慢慢抽身不再与对方联系。谁知,与新号联系后的王某,因始终无法达到与对方见面的目的,转身又找到李某。

    “她一直不和我见面,你收了我的介绍费又不成功,现在就应该还是你来陪我。”王某在QQ上对李某说。“她弟弟出车祸了,她回家照顾弟弟了。”因不想再与王某联系,李某撒谎道。

    听到李某这样说,王某便询问李某对方是否需要帮助,试图通过向对方提供经济支持以打动对方。随后,王某利用微信转款3450元给李某,请其代为转交。

    面对王某的围追堵截,气愤又感到恶心的李某最终决定骗取对方钱财。在此之后,李某利用虚构的室友身份,先后从王某处骗取58550元。随后,李某将王某微信和QQ删除。王某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报案,李某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

    该案经成都市温江区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遂对其提起公诉。经承办检察官批评教育,王某也充分认识到了自身错误。

    因李某在案发后如实供述罪行,并将所骗钱款全额退赔,取得王某谅解,有认罪悔罪表现,法院遂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检察官提醒,在使用网络社交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遇到陌生人纠缠要第一时间与对方切断联系,切勿因不好意思、怕麻烦而放弃寻求帮助。孰不知,这样有可能使对方得寸进尺。同时,面对困境和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要注意控制自身情绪,凡事三思而后行,防止因一时之气,触碰法律红线。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