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时政新闻眼|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
  • 时政新闻眼|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

    时间:2019-08-21  来源:央视网  作者:

    西汉时期,敦煌是河西四郡最西端。明清以降,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最西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甘肃之行,首先造访的是这两座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名重一时的边城。在莫高窟前、关城之上,总书记思接千载、纵论古今。随后,他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由昔称肃州的酒泉,来到曾以甘州为名的张掖,一天之内辗转该市三处地点考察调研:凭吊血洒河西的西路军英魂,探访国际友人艾黎创办的边陲名校,登临史上最“牛”的山丹马场。最高领导人在祁连山下、古丝路上,穿越一条历史与时代交织、梦想与现实激荡的长廊。

    △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第二天考察路线

      1

    巍巍关城,习近平登临万里长城最西端

    河西走廊,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嘉峪关曾阅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也曾见证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经由古丝绸之路的交融汇通。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攻伐匈奴,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探险东方,都在这里留下历史的足印。8月20日一早,习近平登上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坐东向西,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以及南北两翼城墙组成,构成了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央视记者王鹏张吉瑞拍摄)

    嘉峪关曾是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往来的国门。人们出入嘉峪关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请多关照”一词就源于此。如今,“关照”已经被“护照”取代。往来的游人只能以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体会百年前走出国门的感觉了。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长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

    你知道吗?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1738千米,居全国之首。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在甘肃境内。今年7月1日起,《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有长城的15个省区市当中首个出台的省级专项法规。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在历史上并无郡县设置,它因1958年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设市,原隶属酒泉,1971年从酒泉分离,成为省辖市。这下明白了吧?“酒钢”不在酒泉,而在嘉峪关。

    站在嘉峪关关城上,不仅可以望见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望见明长城遗址,还可以望见酒钢粗犷的工业园区,望见戈壁滩上整齐列队的西电东输电网,历史的连环画一页页翻开。

      2

    烈烈忠魂,总书记缅怀这群不能被忘却的人

    沿河西走廊向东,历时两小时,习近平来到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习近平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敬献的花篮。(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这是今年以来习近平第二次为一座红军纪念碑敬献花篮。上一次是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而这一座纪念碑铭刻的是长征胜利会师后一段悲壮的历史。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3

    一个人、一所学校,吸引总书记的目光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山丹县。在县城,他考察了一座有故事、有渊源的学校――山丹培黎学校。

    谈到山丹培黎学校,就不能不提一个人――路易?艾黎。艾黎(1897-1987)是新西兰人,1927年,他首次来到中国,就再也舍不得离开。1987年,在中国工作生活60年的艾黎在北京去世。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2009年,他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

    山丹培黎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农艺等专业12个,建有电子电工、汽修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操作车间45个,为甘肃乃至全国培养了近2万名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培训等情况。

    在山丹、在兰州、在北京,培黎学校开枝散叶。1984年,艾黎担任了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首任名誉校长。2017年,是艾黎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中说,“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此前的2014年11月,习近平在访问新西兰期间参加招待会时也提到了艾黎。他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远赴中国,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

    4

    一座山、一个马场,牵系总书记的心

    山丹马场是习近平总书记20日考察的最后一站。山丹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毗邻甘肃、青海两省,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

    在山丹马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等情况。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从嘉峪关到西路军纪念馆,从山丹培黎学校到山丹马场,总书记甘肃之行第二天的安排满满当当。走进河西走廊,宛如走进一条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催人向前,牵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梦想。21日,请和《时政新闻眼》一起继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之行。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