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虚拟动画重现三年前案发现场 故意伤害被告人二审获刑
  • 虚拟动画重现三年前案发现场 故意伤害被告人二审获刑

    时间:2017-07-18  来源:正义网  作者:安伟光

    正义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安伟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手段在检察办案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强了案件证据间的关联性。在去年一起故意伤害案中,检察机关就熟练运用可视化技术重建犯罪情景,通过虚拟三维动画再现案发经过,最终使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

    2013年5月6日,戴某带着家人到某公路工地找被害人严某某讨债,并阻止工地正常施工,施工队队长唐某赶到后,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戴某的孙子戴某某将颜某某推倒在路边沟里。

    事后,颜某某被送往当地医院,并被诊断为右尺桡骨远端骨折,公安机关鉴定后认为,颜某某已构成轻伤。据此,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戴某某起诉至法院。可经过多次庭审,一审法院却判决戴某某无罪,理由则是“言词证据相互之间存在矛盾,被害人伤情无法证实为何人所致”。判决后,公诉人认为判决采信证据不当,认定事实有误,对本案提起了抗诉。

    “必须重新委托法医对被害人形成骨折的成伤机制进行鉴定,明确颜某某因何导致其右前臂损伤。”检察技术人员对办案人员提出了建议。接着,他又从法医学角度具体分析说:“本案中发生冲突的双方人员较多,打斗场面混乱,一审中鉴定机构仅对颜某某右前臂损伤程度作了鉴定,未对形成骨折的成伤机制进行鉴定,无法明确特定的加害行为,因此无法明确特定的加害人。而法院正是据此才判决被告人戴某某无罪。”

    第二次鉴定时,法医在查看颜某某伤后拍摄的DR片,并结合文献资料后发现,颜某某的骨折类型为伸直型骨折,这种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最终,鉴定机构给出了颜某某成伤机制的鉴定意见:颜某某右桡骨远端及右尺骨茎突骨折符合在被推倒地时手掌根部撑地时一次形成,拉扯、扭转、拳击等外力作用无法形成。这就意味着,戴某某推倒颜某某的行为直接导致了颜某某的右前臂骨折!

    证据有了,可检方抗诉时已经距案发过去3年了,案发地点路段早已交付使用,案发现场无法恢复。如何才能把案发现场和经过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呢?“交给我们吧,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面对眼前的难题,检察技术人员提出,可以采用虚拟三维动画技术再现案发现场。

    经过多次现场勘查,技术人员以当时在场证人手机内的照片为印证,以案发现场方位图为模板,制作了近2分钟的虚拟三维动画视频,清晰地再现了案发现场的四个小细节,一步步将案发过程模拟重现,阐明了颜某某骨折的成伤机制,使得证据间相互吻合,形成了完整清晰的证据链。

    法庭上,鉴定人结合动画视频阐述了鉴定意见。最终,法院审理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将该案发回重审。重审判决戴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一起看似简单的故意伤害抗诉案,正是因为办案人员的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作用,最终成功维护了公平正义与法律尊严。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