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科技装备展丨昆山检察:VR虚拟实景"亲身"体验谈话室
  • 科技装备展丨昆山检察:VR虚拟实景"亲身"体验谈话室

    时间:2017-07-19  来源:正义网  作者:张梦娇

    正义网北京7月19日电(见习记者 张梦娇)19日,由正义网主办的2017・全国检察机关科技装备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众多高科技产品及检察机关工作成果纷纷登场。据展会主办方正义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增设了五号馆基层检察院标准建设示范展示区,以此为缩影展示基层院装备建设信息化、现代化的情况。

    当下,基层检察院科技强检方略如何部署?不同领域都有哪些“黑科技”?怎样将科技运用到办案工作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5号馆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展区,揭开基层院装备建设的庐山真面目。

    昆山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安伟光 摄

    VR和配套的空中飞鼠标。安伟光 摄

    记者(右)现场体验VR。安伟光 摄

    “真的太神奇了!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些!”刚进5号馆,就听到参会代表的赞叹声。循着声音,记者来到了进门右侧的昆山市检察院展区,看见不少参会代表们正坐在沙发上,眼戴着“高科技”眼镜,盯着正前方的屏幕。此时,屏幕里正在播放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画面。“这是利用VR技术虚拟实景,对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进行情景还原,代表们根本不用去谈话室就可以‘亲身’体验。”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工作人员表示,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只是该院刑事案件规范办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检察官讯问非羁押犯罪嫌疑人,存在着“讯问无固定场所、人员无固定席位、过程无监控录像”等现象。对此,昆山市检察院建成了全国首个刑事检察办案区,填补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规范办理的空白。

    据介绍,刑事检察办案区包含讯问室、远程视频审讯室、听证室、谈话室、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会见室、母婴室等功能区域。依托江苏省检察机关司法警务综合管理平台,办案区实行电子化运转、动态化管控,所有申请审批程序网上流转,对各办案区管理保障有条不紊。

    在一睹VR的风采后,记者注意到了旁边展区的一个形状怪异的“家伙”,公益诉讼新利器――无人机。无人机是一款可遥控摄像机,具有拍摄面广、动态跟踪、全面客观、细节捕捉等优势。仔细来看,无人机整体为白色,带有四个机翼,旁边还有与之配套的遥控器和充电器。“主要是对外围证据的一种跟踪和监控。”被问到无人机的主要功能,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回复道。

    近年来,昆山市检察院在公益诉讼探索中,广泛运用无人机配合案件的证据调查、现场踏勘、污染源头跟踪等工作,构建“一机制、两载体”(即检察官走访约谈机制和法律分析意见、检察建议两大载体),全面推进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其中,该院办理的苏州地区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无人机在外围取证,固定外围证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相继被检察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深入报道。”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道。

    参会代表观看电子定位腕带。安伟光摄

    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向参会人员介绍电子腕表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安伟光 摄

    随后,记者来到了“智联”展区,其中一款另类“手表”引来了众多的围观者。经记者了解,这是一款高科技产品,名叫“电子定位腕带”,主要用于社区矫正监管。在技术上,该腕带系业内最高等级的IP68防水,带着它可淋浴、盆浴或游泳;采用复合传感技术的防拆设计,当腕带打开或剪断,相关信息随即发送至管理平台;内置北斗/GPS双模定位,有效提高佩戴人员的定位位置精准;内置“电子围栏”应用,在越界或进入敏感区域时,会显示“越界警告”并伴随震动提示。

    如果佩戴人员无视“警告”怎么办?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矫正人员被“警告”达到三次,检察院则会采取强制手段,对矫正人员进行收监。

    通过该电子定位腕带,实现了对重点人员的全天候定位跟踪、实施监控,有效解决社区服刑人员脱管问题,堵住了安全隐患漏洞,实现社区矫正监管及监督工作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腕带采用了腕表式设计,兼有手表和定位监管功能,外观去标签化,降低了佩戴人员对该设备的抵触心理,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一位参会代表表示。

    除以上设备,昆山市检察院还带来了测谎仪、猫眼反窥镜、声纹取证系统、手机信号阻断器、便捷式扫描仪、无线隐形耳麦、红外夜视仪、储存卡数据获取系统等等。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