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一带一路 检察瞬间|银川检察全方位护航"一带一路"
  • 一带一路 检察瞬间|银川检察全方位护航"一带一路"

    时间:2017-07-26  来源:正义网  作者:杨蓝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视察银川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陈向东 摄

    银川市检察院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李萍 摄

    银川市检察院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副检察长冯淑秀认真接待来访群众。李萍 摄

    银川市检察院检察官走进非公企业。陈向东 摄

    正义网银川7月26日电(见习记者 杨蓝)银川,自古以来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是今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永久举办地。7月18日,正义网“一带一路 检察瞬间”采访组抵达这里,对银川市检察机关进行采访。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用开拓的精神与勇气开启了丝绸之路,也打通了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推动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今天,丝绸之路又承载了新的时代使命,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银川围绕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全方位地保障城市建设,用心打造“一带一路”沿线上多功能城市,为新的丝绸之路再次注入新的生机。

    经过两天的走访,记者发现,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银川检察机关主动发力,结合银川特殊地理优势,多方位协作,发挥检察职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精准有力司法保障。

    出台“银检九条” 保障非公经济

    贺兰山是父亲山,黄河为母亲河,作为宁、蒙、陕、等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银川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特殊的发展使命。“一带一路”政策下,银川很多中小企业正迎接着新的商机。

    “依法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检察机关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落实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任务。”银川检察院开发区检察处处长李秀花告诉记者,2017年上半年,全市非公企业增势稳定,426户非公企业完成产值550亿,增幅达18%以上。

    面对发展日益迅猛的非公经济,银川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主动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责任担当,着力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是一项‘非常之事’,要用非常作为抓出非常效果。”银川市检察院检察长韩军向记者介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最高检关于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银川市检察院制定出台“银检九条”,其中包括要充分认识和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平等保护司法理念;加强非公经济领域违法犯罪预防;依法惩治危害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类刑事犯罪;严肃查办危害非公经济发展的职务犯罪;加强对涉及非公经济领域的诉讼监督;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延伸细化检察服务;严格规范司法行为。

    “银检九条”出台后,相关配套政策持续加码。2016年6月1日,注册地不在宁夏但在银川有项目的公司、企业、及注册地或业务发生在银川市辖三区的公司,企业,均可在银川市检察院设立在市民服务大厅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窗口办理查询业务。据悉,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接收查询12282次,比2016年同期上升29.13%,共查处有行贿犯罪记录并提供查询结果告知函的单位34家。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逐个建档立卡,实行检察官分片负责,定点联系制度。

    “我们邀请非公企业关注‘银川检察’两微一端,定期发布检察工作动态及涉企典型案例,畅通互动渠道,方面企业及时表达诉求。”银川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杨丽琴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服务非公经济,检察机关未来还将从非公经济领域选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准确把握非公企业的司法要求。

    创新信访模式 化解社会矛盾

    化解社会矛盾,夯实民众基础是银川检察机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银川市检察院在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上不断尝试和创新,摸索出一套值得借鉴的“银川经验。”

    “以‘一大二稳三定四结合’为内容的‘1234’工作机制就是我们正在打造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银川品牌’。”银川市检察院控申处处长刘文兵告诉记者,自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以来,面对涉检信访总量不断攀升、诉讼监督类信访占主导、涉检信访化解难的实际,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以“一大二稳三定四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妥善化解一批涉检信访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着眼“大控申”,构建“一盘棋”信访模式,即推行检察长、副检察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定期接待和预约接待制度,实行“一案双责”和联合接访制度,明确首办责任人既负责案件的办理,又负责息诉罢访,做到谁主办谁负责。推出两项机制,力促问题矛盾稳控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即推行“信息共享+下访巡访”机制,建立信访动态分析机制。采取“三定”方法,全时段化解矛盾纠纷,即定期排查、跟进、化解涉检矛盾,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稳控工作会议,定期邀请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积案。推行“四结合”模式,有针对性提升信访效果坚持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即坚持系统排查与滚动排查相结合,坚持自身化解与社会化解相结合,坚持跟踪化解与稳控化解相结合。”刘文兵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新的信访模式,并告诉记者,2017年初,“银川市检察院探索建立1234工作机制合力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的做法先后被中政委推荐,区市领导批示推广。近日,该做法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简报》2017第一期“经验交流”栏目全文转发推广。

    银川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通过举一反三,借鉴“1234工作机制合力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的经验做法,找准载体、创新驱动,扎实推进“一院一品牌,一部门一亮点”创建工程。各基层院和市院各部门也迅速行动,发动干警结合工作深入思考,汇集众智,突出特色,在工作实践中培育亮点,打造品牌,切实将创新驱动落实到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上。

    推进“两法”衔接 构建法治社会

    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相衔接是规范社会管理、增强行政执法公信力,遏制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畅通行政执法涉罪案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渠道、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和执法行为监督力度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银川检察机关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不可少的举措。

    “‘两法’衔接工作是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和银川市《关于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做好‘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银川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冯淑秀告诉记者,截至今年7月,银川市两级检察机关与99个行政执法单位建立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其中,银川市本级行政执法机关共有23家与银川市检察院实现互联互通,基本覆盖银川市主要涉刑、行政执法案件领域,基层行政执法机关有73家与基层检察院互联互通。

    随着检察机关“两法衔接”工作深入开展,银川市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向司法机关移动涉罪案件意识明显增强。据银川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今年7月,通过对所录入案件的初步审查,两级检察机关共发现涉嫌犯罪案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27件,均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向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进行移交。两级行政执法部门主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9件,对已移送的案件,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启动立案监督程序,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6件。

    “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是‘两法’衔接机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新增职能。”冯淑秀表示,在推进“两法”衔接工作中,检察机关紧扣检察职能,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动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截至今年7月,两级检察机关公开展专项检查活动26次,其中,银川市检察院对银川市环保及食药部门,对银川市公安交警、地税、交通城市运输管理处、文广局稽查部门等22家行政执法单位“两法”衔接信息平台运行情况等开展了3次专项检查。灵武市检察院开展4次专项检察,监督灵武市公安局对市烟草局移送的一起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立案。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提高行政执法机关对“两法”衔接工作的认识和识别能力,银川市检察机关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据冯淑秀介绍,银川市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依托“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监督行政、公安各部门积极上传案件,完善案件流程的同时,各院积极谋划,在召开联席会议及平台培训、开展专项检查及案件评查、提前介入执法案件加强个案引导等传统手段上下功夫。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