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龙》杂志刊文: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何以日益旺盛
  • 《龙》杂志刊文: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何以日益旺盛

    时间:2017-07-28  来源:《龙》杂志  作者:李洪峰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何以日益旺盛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优良传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战略致胜,是一条根本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要特别注意从战略上学习和总结。

      毛泽东关于战略的三个基本观点

    关于战略,毛泽东曾经讲过很精彩、很经典的三段话,三个观点。

    第一段话,第一个观点,战略即全局。毛泽东说:“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以军事战略而论,毛泽东一口气列举了近40对需要研究关照的相互关系。他说:“战略问题,如所谓照顾敌我之间的关系,照顾各个战役之间或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照顾有关全局的(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照顾全盘情况中的特点,照顾前后方之间的关系,照顾消耗和补充,作战和休息,集中和分散,攻击和防御,前进和后退,荫蔽和暴露,主攻方面和助攻方面,突击方面和钳制方面,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持久战和速决战,阵地战和运动战,本军和友军,这些兵种和那些兵种,上级和下级,干部和兵员,老兵和新兵,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红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老区和新区,中心区和边缘区,热天和冷天,胜仗和败仗,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消灭敌人和争取群众,扩大红军和巩固红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过去的任务和现在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和将来的任务,那种情况下的任务和这种情况下的任务,固定战线和非固定战线,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这一历史阶段和那一历史阶段,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若用心去想一想,也就都可以了解,都可以捉住,都可以精通。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战争的胜败的主要的和首先的问题,是对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第二段话,第二个观点,战略即主要矛盾。毛泽东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坠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学习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可以得出结论,寻找、把握和解决各个时期主要矛盾的过程,即是战略判断、战略思考、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说,战略即主要矛盾。

    第三段话,第三个观点,战略即预见。毛泽东说:“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领导、预见和战略,统一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在很大意义上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战略,战略即预见。

    战略即全局,战略即主要矛盾,战略即预见。毛泽东这三段话,三个观点,讲了全局,讲了主要矛盾,讲了预见。这三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重大概念,讲清楚了战略的基本内涵。战略离不开全局、离不开主要矛盾、离不开预见;离开了全局、离开了主要矛盾、离开了预见,就不叫战略。这是毛泽东关于战略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毛泽东战略思维的历史起点

    按照毛泽东关于战略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毛泽东战略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战略思维的历史起点。其标志性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也是毛泽东战略思维的开篇之作,从而也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开篇之作。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第一篇,毛泽东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发表的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毛泽东在文章一开头,就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文章要言不烦而又生动详实地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各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进行了具体描述和客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1965年《毛泽东选集》编辑出版时,毛泽东亲自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了题注,指出:“毛泽东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毛泽东并且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要跑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一九二七年所发生的事变,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写的这个题注,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画龙点睛之笔。这篇文章的重要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在于,它是毛泽东1920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后,第一次成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初步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的“五卅”革命运动(工人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鲜明提出和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联合力量问题。这篇文章作为《毛泽东选集》的开卷篇,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作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关照中国革命全局的战略眼光。

    再看第二篇,毛泽东1927年2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在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之后,用32天时间,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五县考察农民运动。毛泽东广泛、细致地听取有经验的农民、从事农运工作的同志和农村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意见,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月12日,毛泽东由长沙回到武汉。2月16日,致信中共中央,在简要报告考察行程后指出:“在各县乡下所见所闻与在汉口在长沙所见所闻几乎全不同,始发见从前我们对农运政策上处置上几个颇大的错误点。”他报告了自己在考察中纠正的几个主要错误:“(一)以‘农运好得很’的事实,纠正政府国民党社会各界‘农运糟得很’的议论。(二)以‘贫农乃革命先锋’的事实,纠正各界一致的‘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议论。(三)以从来并没有什么联合战线存在的事实,纠正农协破坏了联合战线的议论。”稍后,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方法,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事实充分,道理透彻,叙述生动,逻辑严谨,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报告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

    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报告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报告中,以他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特有的文风语言,激情地讴歌了农民革命。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巨大效果。但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文章都聚焦于农民问题,可以说是姊妹篇。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则更集中、更充分、更深入也更具体。这两篇文章,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又深受剥削和压迫。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动鲜活的具体事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首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住和解决了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根本问题,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是因为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首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住和解决了思想建党的根本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因为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首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住和解决了政治建军的根本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人民军队;是因为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各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首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住和解决了共产党领导的根本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全局和我国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农”问题的战略地位,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何以日益旺盛

    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重新阅读毛泽东的著作,我们受到深刻的历史启迪,也引发一些思考。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我们党的战略思维何以能日益旺盛?我们党的战略文化何以能日益充沛?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何以能日益强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中国共产党是顶天立地的伟大政党。

    所谓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之天。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毛泽东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说,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得最好的是列宁和毛泽东。列宁搞成了俄国革命,毛泽东搞成了中国革命。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极为中肯的。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党。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96年一以贯之的根本优势和显著特点,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世界经济科技重心战略东移、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大势,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变化,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这是我们党新的重大政治成就和理论成就,全党务必十分珍惜。要把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建设来抓,进一步巩固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所谓立地,就是立人民之地。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这是共产党建党的初心,也是毛泽东作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初心。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党的领袖深切缅怀党的历史面向全党讲出的肺腑之言。回首过去,我们党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了一切苦难,克服了一切挫折,付出了巨大牺牲,谱写了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我们党同样能依靠人民的力量,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党同志一定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牢记人民立场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当作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李洪峰:作者系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