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他们是中国挺直的脊梁
  •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他们是中国挺直的脊梁

    时间:2017-07-31  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丽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王兴东

    “军人牺牲为国为民,我们没有理由不尊敬军人。我必须讲好中国军人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挺直的脊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王兴东说。

    编剧王兴东的军人情结,源自他的军人经历。1970年底王兴东放下锄头告别知青岁月,拿起枪奔赴长白山下边境线,当了一名边防战士,过了五年戍边卫国的军营生活。

    用过去烛照现实,用电影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王兴东在创作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剧本时一直坚持的。“一想起乔安山的形象,内心升腾一种道德的情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谈起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王兴东说。

    在我国第一个宪法日上映的《黄克功案件》,反映的是红军在延安审判违法犯纪红军团长的经典案例。“讲好审判黄克功的故事,就是讲好共产党领导红军严明军纪的故事,军纪是军队胜利之本。”王兴东说。

    “我写《黄克功案件》电影剧本时在问自己:由老红军雷经天来审判老红军黄克功,两个人的根本矛盾冲突是什么?雷经天为什么三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依然对党忠贞不渝,不脱离,不背叛?”为写好这个载入党史和军史的案件,寻着雷经天的足迹,王兴东从延安到南昌、从广西到上海,搜寻资料长达九年时间。在中央档案馆查资料,看到毛泽东写给雷经天关于不赦免黄克功的回信:“……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依法治军、从严治党,成为《黄克功案件》这部影片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枢纽。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老师观影后含泪说,“这部电影早出来几年就好了,让那些干部看看黄克功的下场,明白党的规矩,就能少进去几个!”军旅作家王龙在博客上写到,“数百人礼堂座无虚席,精彩紧张的剧情令观众屏神静气,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结束,没有一个退席的。”

    创作军事题材作品,就是要反映可贵的军人精神。写你熟悉的人物,这是电影《上甘岭》导演林杉先生在王兴东职业生涯的最初带给他的理念。王兴东1980年编剧的《白桦林中的哨所》,就是表现他在边防线上当兵的生活。“我写一个战士和军犬,还有未婚妻的故事。狗对人是最忠诚的,战士对祖国是最忠诚的,借用动物的寓言体讲好这个有关忠诚的故事。”

    牺牲与奉献,爱与责任,是军事题材作品表现最多的主题。1986年云南边境反击战,王兴东和妻子王浙滨到了云南前线,采访参战的军校学生和军人孩子,深受感触。一次老山行,创作了两部电影,《陆军见习官》和《我只流三次泪》。《我只流三次泪》是以一个参战军人孩子角度来展开的。男孩子到前线去找他的父亲,没找到,却收到一封信,打开之后一看,里面是用手榴弹拧下的36个弹盖,做了一盘象棋。信上写着“孩子,我还活着”。男孩子推开窗户,冲着窗外高喊:“我爸爸还活着……”此时,长江边上灯火闪亮,非常抒情。

    从事编剧行业多年,王兴东坚持讲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故事。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文化如果摒弃强军爱国的主题,一味追求娱乐搞笑,无疑会成为人们精神的麻痹剂,一个只知道娱乐的民族是不堪一击的。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史无前例的军改,使人民军队快步挺进强军目标。这让曾经当过兵的王兴东无比激动。“国防不强大,必然受人欺,而国防意识首先要在精神上武装起来。看看《血战钢锯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美俄都有精彩的军事影片。”王兴东介绍,最近他创作《火星之歌》剧本,描写八路军文艺战士在文艺战线斗争的故事,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必须讲好中国军人的故事。”王兴东说。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