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文化教育 > 走到一半的留学路:消失的中介和维权的学生
  • 走到一半的留学路:消失的中介和维权的学生

    时间:2019-04-1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伊文 郑昕煜 唐青青 徐畅 杜诗榕

    陷阱与擦边球

    林俐告诉记者,大部分留学机构都是先付钱后签合同。签约之前,林俐并未仔细审核合同,等到开始维权,林俐才发现自己签的是“霸王条款”。

    合同规定,顾问需要提供前期咨询、选校、文书制作、网络申请、面试辅导、行前准备等六项服务,但并未规定每一项服务的截止日期。在解约条款中,中介机构却以具体日期规定退款数额。林俐提出解约后,顾问按照日期退还40%服务费,但其提供的服务仅停留在第二阶段的选校。

    石岚的中介服务合同则多了一条仲裁协定,若双方发生纠纷且协商不成,需向北京某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请,而不是向法院起诉。仲裁的起诉成本远高于普通法院的起诉成本。身处上海的石岚需要前往北京参与开庭裁决,来回的路费和律师费都要自己承担。

    上海志致远律师事务所的何志勇律师曾处理过多起合同纠纷案件,他告诉记者,法院庭审要求公开,仲裁则不然,如果发生纠纷,仲裁对留学中介造成的声誉影响较小。

    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获得自费留学中介资格认证的中介机构共625家。何俊勇律师称,部分中介机构挂靠在有资质的机构下,在经营过程中“打擦边球”,另有一些公司或个人则完全没有资质。

    林俐签约的顾问就属于没有服务资质的“冒牌中介”。提出解约后,林俐仔细查询了合同中提供的工商营业执照,上面写明,该机构只能提供教育咨询服务,不能提供中介服务。

    留学顾问资质问题并无明确审查标准和明文规定,不同留学中介聘用顾问的标准也不一样。记者致电津桥留学和顺顺留学获知,津桥留学仅要求上岗顾问拥有海归背景,顺顺留学的顾问招聘标准是行业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口碑好”。

    留学机构内部有一套监督顾问的机制。如果对顾问不满意,客户可直接在日常沟通的微信群中投诉顾问,津桥留学会派遣专员监管顾问服务。顺顺留学则配备了在线监督平台,要求学生每月给顾问打分,并安排专员每月通过电话回访。若接到投诉,由客服负责调解,情形严重者,由顾问上级解决矛盾。

    这一套看似完备的监督体系却有“形同虚设”的时候,石岚说,她曾在监管平台上打差评,从未收到任何反馈。

    顺顺留学内部投诉页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3月,石岚前往上海顺顺留学投诉,工作人员曾留给她前台电话。发稿前,记者拨打该号码,却被告知是空号。记者联系顺顺留学北京总部高级客户关系管理经理李明,李明拒绝作出回应。

    维权之路

    3·15前夕,林俐及其父母联系到律师,与顾问所属的工作室达成协议,退还林俐75%服务费。协议中明确要求,林俐不对外发表有关公司的任何负面言论,否则视为林俐违约。

    拿到退款后,林俐并未停止维权。3月18日,林俐向北京12315举报该留学中介异地经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3月27日,12315通过短信告知林俐,中介公司异地经营不属实,不予立案。而在举报之前,林俐拜托北京的朋友两次前往公司注册地址。朋友发现,注册地址空无一人,询问周围的商户与物业,均称没有见过有人出入此地。

    李华的退款过程并不容易,承诺的退款没有在规定日期内到账,津桥留学的说法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声称这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与此同时,顾问赵欢开始骚扰李华。短短几天内,赵欢不停给李华发短信、邮件、微信,骂李华“傻逼”“怂蛋”“神经病”。李华还接到了不同留学中介的电话,一问才知道,赵欢把她的电话发到了移民留学中介平台上。

    中介内部投诉协商无果是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对此,何俊勇律师建议委托人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局投诉,查询中介机构是否有服务资质;或前往公安机关报案,确认中介是否涉及违法。除此之外,委托人可向法院起诉,或向媒体曝光。

    赵欢发给李华的微信验证消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去年9月,石岚和顺顺留学北京总部通电,工作人员告诉石岚,牛玉婷不在国内,公司无法电话联系到顾问本人,上海分部没有其他顾问能负责法国申请业务。

    今年3月,石岚再次向上海顺顺留学投诉,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上海法国申请部门已撤销,所有法国申请业务已并入北京总部。石岚这才明白,当时顾问为何一再拖延自己的申请,而她一直被蒙在鼓里。

    内部投诉无法解决问题,石岚拨打上海315热线,对方称不能解决,建议她起诉。石岚又前往上海公安部门报案,公安局却告诉石岚,公安只受理刑事案件,经济合同纠纷属民事行为纠纷,公安局没有管辖权。石岚试图通过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进行中介投诉,但网站显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中介投诉页面

    所有的投诉渠道都被封死,求助无门的石岚决定向媒体曝光。由于签订了保密条款,石岚无法将合同公开给媒体。她撰写了一份23页的文件,标题为《毁了大学生的追梦路——顺顺留学!大学生的人血馒头好吃嘛?》。石岚把文件投给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没有得到回复。她致电上海电视台,客服告诉她,如果三天内没有回复,就说明这条新闻没有价值。“这个事一直是冷冰冰的,人家都会看你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石岚说。

    4月2日,澎湃新闻发布题为《合同到期了留学机构没申过学校顾问也已离职,维权有多难?》的报道,详细记叙了石岚的遭遇。报道发出后,顺顺留学主动联系石岚,表示愿意退还其全款服务费。

    “风险与成本是成反比的。”何俊勇律师建议,与中介签约之前,委托人可通过咨询律师、与示范文本对比、上网查询等方法审核合同,顾问的口头承诺一定要在合同中体现,不能因为前期交流顺畅就草草签订。“因为到了法庭上,口头说的广告说的都不作数了,只有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东西,才是法院会考量的。”

    3·15世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林俐和群里的朋友共同整理了一份2800字的《留学中介避坑指南》,其中收录了有关维权和找中介的群讨论,包括签约之前的注意事项、合同中的陷阱、维权途径等。

    晚上8点,林俐在微博上发布《指南》,加上了与315、留学中介相关的10个话题标签。但林俐很快发现,这条长微博淹没在各类留学中介广告里,“根本看不到我们发的内容”。

    (俞梦雪对本文亦有贡献)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林俐、石岚、李华、周之淇为化名)

    关键词:留学机构 中介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