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资讯 > 对话访谈 > 黄建新:拍2021年的《1921》 年轻化的主旋律
  • 黄建新:拍2021年的《1921》 年轻化的主旋律

    时间:2021-06-30 10:06:4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慧晓婉

    《1921》海报

    《1921》海报

    电影《1921》将于7月1日在国内上映,影片以1921年的时代脉络和“横截面”视角切入,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对于“中国的青年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本片导演、监制黄建新诚恳回答:“这样一批年轻人只用了不到30年,改变了几千年国度的属性,这是多么大的力量。他们又是充满朝气的人,我们老说一种青年的朝气,一种向上的力量,它很容易抽象理解,实际上青年们就是这样的。” 

    建党70周年,《开天辟地》上映;建党90周年,《建党伟业》问世;而到建党100周年之际,《1921》再次呈现建党历史。十年前执导《建党伟业》的导演黄建新的目光回到了史诗中具体的人物与故事身上,在他看来,十年前的《建党伟业》是宏大的编年史,讲述了大格局下的历史事件,十年过去,对建党历程的呈现应该有所创新,有更细腻的共鸣,于是他们把视角聚焦在1921年那批正青春的年轻人身上,尝试去还原更加充满生命力、更细腻的历史故事,以此来与2021年这个时代的观众共振。这些天,黄建新最满意的关于电影的评价就是:“这是拍了一部2021年的《1921》。”

    [叙事]

    选取历史横截面讲述建党当年故事

    导演黄建新曾参与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多部主旋律电影。十年前上映的《建党伟业》,已经在建党90周年之际讲述过一次建党故事。影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呈现了包括袁世凯复辟、五四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在内的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但将十年的故事浓缩在一部电影里,难免会造成叙事碎片化、人物一闪而过的问题,对于关键角色的塑造也难以深入触及,只能点到为止。经过对主旋律影片十多年的探索,让黄建新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从2019年的《决胜时刻》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创作方法:不再拘泥于面面俱到,而是找到横截面,着墨于重点人物状态与心理,从细节处体现人物,挖掘人物内心,细腻地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

    制片人任宁透露,从2016年就开始筹备的《1921》,光是剧本创作就花费了4年时间,数易其稿,反复打磨人物性格。从筹备到拍摄,主创团队努力搜集这些年发现的全新史料,最终选取了历史的横截面,讲述1921年建党当年的故事,将时间线变短,把更多空间留给描摹人物。其次,《1921》的主视角也有了更大的创新,选取了李达、王会悟夫妇作为重要的叙事视角。

     《1921》中的李达、王会悟夫妇。《1921》中的李达、王会悟夫妇。

    如果说《建党伟业》演的是历史,那么《1921》讲的就是人物。据黄建新透露,《1921》的故事是从那一年的3月开始的,得有一个人写信通知各地来沪参会的共产国际代表发生了什么事情,基于这一背景,剧组着手研究李达。“一旦要将电影拍成故事片,有情节递进的故事片就得有贯穿人物,这个任务变成了前提,没有就是一堆松散的碎片。我们必须要找一个能够贯穿这个戏的从始至终的人。我们把所有的资料摆在这,研究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完成,就是李达。李达这个人大概懂4到6门外语,他的国际化视野是开阔的。特别凑巧的是,那年4月他刚刚结婚,于是我们给电影带来了爱情这部分。李达的妻子王会悟一直帮着组织‘站岗放哨’,毛主席都曾说她是我们的保卫部长(一大时),这样的人物关系就满足了戏剧的几个东西。剧情里,我们的写法都是据实的、可考证的,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一些微调。”

    《1921》剧照。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在嘉兴游船上为组织放哨。

    《1921》剧照。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在嘉兴游船上为组织放哨。

    [视角]

    击穿了一百年之间的心理对接点

    既然人物描述成为了电影的核心驱动,《1921》便起用了大批新生代年轻演员,以贴合那个年代的历史真实状况。现在我们常说的国家“伟大复兴”,在黄建新看来,复兴就是年轻化,是我们国家重新获得生命,那就是正青春。据资料记载,1921年“一大会议”的代表们,平均年龄仅有28岁。如果不算何叔衡与董必武两位略微年长的代表,平均年龄仅有23岁。

    黄建新说:“他们真是年轻!《1921》跟今天我们对中国的观照,希望国家以真正年轻、有活力的姿态出现在全世界面前,我们对国家的理想、希望跟当时他们的理想是吻合的,这就叫击穿。这个视角击穿了一百年之间我们的心理对接点,就是年轻、正青春,所以我们会用正青春的角度来写这段历史。”

    《1921》“青春力量”海报

    《1921》“青春力量”海报

    “青春是什么”,成为《1921》主创团队最抓紧探寻的问题,他们很清楚,一写青春,若是用大段的理性台词很容易丢失青春感,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找人物的状态。黄建新表示,有了故事的基础,更多的则需要深挖角色的状态,“我们开始真正用电影的方式来塑造、描写这批人物。《建党伟业》里的人物是点状的,如蔡锷、袁世凯的出场,任何一个演员都是历史里的重要人物,但《1921》需要有贯穿全片的人物来支撑故事情节,这里大多都是工人、学生,他们会产生情感、工作等人物关系,从而发生戏剧冲突,才构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故事片。”

     黄建新想了想,诚恳地说:“其实任何一本历史书都比电影更细致,具体日期、天气情况都较为详备。但电影的作用却在于,以光影世界支撑起观众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故事中进行经验补充。”《1921》最大的亮点是立起了一个个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先辈形象。他们不再是以往记载于史料中的符号,而是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他们不仅有理想抱负,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先辈的风貌变得更为可触可感,比如陈坤饰演的陈独秀等不到教育经费,会义愤填膺地直闯会议室,与孙中山和陈炯明据理力争。李达会为了更精准地传播真理,要求正在印刷的杂志停印,只为把“百姓”二字换成“人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