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资讯 > 对话访谈 > 黄建新:拍2021年的《1921》 年轻化的主旋律
  • 黄建新:拍2021年的《1921》 年轻化的主旋律

    时间:2021-06-30 10:06:4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慧晓婉

    [共情]

    与今天的年轻人同频

    《1921》集结了众多青年演员,重塑了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群像。片中,年轻演员们努力还原出了一百年前这些年轻人青春热血的状态,以呈现出 “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的状态。影片回归人物、增加类型片元素、用更青春热血的方式讲述故事。

    开拍之前,黄建新和联合导演郑大圣聊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能让这帮演员们“生动”起来,剧组从一张张老照片中,为人物寻找发型、神态、衣着等设计参考,为每位演员打造真实可信、丰满动人的人物形象与气质。正如本片郑大圣所说:“《1921》从外观到内在富含感情,用活生生的人物和有热度的细节回到历史现场。演员不仅要在外形方面做到‘酷似’,更要在人物性格方面反复打磨,达到形神兼备。”

    《1921》中的青年毛泽东

    《1921》中的青年毛泽东

    影片通过生动描绘一大代表们的生活习惯细节,让原本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的人物,变得有温度、可感知;同志与战友间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友谊,革命伉俪间互生爱慕的表达,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黄建新说:“事实上,我们读历史终归最后会回到人物身上去,这是终极的魅力,是感性的,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有点理性,它给我们展示的人物就是在历史节点上的性格色彩,而不是多面的,于是我们这次想表达角色原本二十出头的自身的魅力,比如三个年轻人会去大世界照哈哈镜,一旦开会拍桌子瞪眼睛,这是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属于青春的本能的生动性,我们希望通过影片中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与今天的年轻人同频共振。《1921》就是那个时代里的那群无所畏惧,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的新青年。”

    拍完《1921》,黄建新被一班年轻演员的热情与专业所感染,他坚定地说,自己真的认为我们不用为年轻人操心(笑)。“以前大家总说他们‘不行’,真是‘瞎操心’,他们有自己的朝气、片场里很活跃,但一旦开机拍起来,到一个场景里就自动进入另一个状态。他们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热爱是真心的。现场拍摄时,回头一看,激动时刻学生演员都在哭,是真的流泪。这多难啊!你要跟他讲戏,让他落泪是多难的事,就像拍五四运动的片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发地喊口号,那种眼神是很纯粹的,能迅速进入角色内心是因为他们带着对国家、对党的热爱,他们立住了。”

    《1921》中的李大钊与青年学生

     

    《1921》中的李大钊与青年学生

    [对话]

    拍2021年的《1921》,年轻化的主旋律影片

    新京报:《1921》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革命进程的人物心理活动发展推进,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黄建新:不按照物理时间做,这是我很早之前就特别想做的。现代电影倾向于视角是任意转换的,不停在某一个特定的客观视角,一会儿进入主观世界,一会儿进入另一个空间,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年轻人跟随,这是我们这次拍摄发现的新手法。另外,人的记忆未必会按照物理时间的排序,很多时候是乱的,那里面所含的情感因素或者你关注的因素要高于物理时间,这是艺术的表达方式。这种尝试也很危险,如果你呈现方式变得跳跃后把观众搞混乱了,他们接不上就会出现问题,但我们一直想把这个打破,而且非常有信心新一代的观众不会有问题,因为他们看了很多电影和文学,对这种方式会更容易接受。

    黄建新在《1921》拍摄现场指导演员表演

    黄建新在《1921》拍摄现场指导演员表演

    新京报:可以列举一个这样处理的片段吗?

    黄建新:比如电影开始我们对陈独秀这一段的大胆尝试,关于历史回顾,我不想冷静地用老办法旁白说这一年中国是什么样,就用了6个时空来描述,开窗户,一双陈独秀的眼睛,五四运动,李大钊上街,陈独秀散传单再次被捕等6个时空,但它们被剪辑为一个时空。在影像表达的世界里,过去时、未来时、想象时,都是现在时,是可以讲清楚的。我们就用心理因素的衔接,而不是物理时间的衔接,这样会给电影带来新鲜感,不会让观众觉得冗长、老套,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用6个时空创造的核心人物身上,因为剧情都是从人物那派生出来的,观众的焦点也会下意识聚集。

    新京报:当《1921》杀青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

    黄建新:今天我们所以稳稳地坐在这,是无数生命换来的。这批应运而生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要救这个国家,他们也真的用了28年去把这个国家救回来,这是不得了的事情。这是一批中国的精英,是一批伟大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放弃了很好的生活,甚至把命都搭上,是为什么?这对我们影响很大,也是一直推动我们想接近这些人物的动因,我们想触摸他的感觉,让他们好像就在眼前晃,他们可以传导情感,传达理想、传递信念,拍这样的电影,我们摄制组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大家都进步了一点点,我们很受益。

    《1921》奔赴版海报

    《1921》奔赴版海报

    新京报:拍《1921》最希望得到的市场反馈是什么?

    黄建新:电影拍完了就交给市场检验,复盘,看观众的反馈。我们目前也就研究到这里,只是选择自己的方法拍摄,这样的表达观众是否都理解了,抑或有不同的看法,在电影上映后都是要总结的。现在没法说,是因为你“一根筋”拍完了,就像跑了个一百米,到底应该在第几步加速是不知道的,只有回过来看哪些点观众都看到了,与你有所共鸣;哪些点费了很大的劲,他们却没有理解,这些需要总结。我们一直说,拍一部2021年的《1921》,而不是某一个时期的《1921》,就是为了这部年轻化的主旋律影片,跟现在的观众共情,大家共同阅读、共同理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