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 弘扬千里挺进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 弘扬千里挺进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时间:2017-09-22 16:00:28  来源:  作者:

    ----开展纪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获与启迪

    安徽金寨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遵远

    日前,由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编纂的《驰骋千里 逐鹿中原——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定稿付梓、应运而生。这既是金寨县纪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标志着该项系列活动落下惟幕、圆满收关。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享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红二十五军的直接诞生地,红二十八军的成长地、战斗地、重建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目的地和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后方根据地。1947年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了我们金家寨,才将立煌县更名为金寨县。

    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我县今年初就根据当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间节点、线路行程以及相关的史实资料,及早地制订、出台了《金寨县纪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责任单位、保障措施。几个月来,以此为依据,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主题突出、效果显著的纪念活动。

    一、突出主题,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安徽省军区、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六安市委四家单位共同在金寨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暨‘两源两地’理论研讨会”。会议的前期,主要是面向全国、全军征集有关“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等方面的论文、文章。到征文截稿止,共收到上至中央军委机关、下至普通连队、全国近20个省份、100多位同志的来稿。所征文章数量多、质量高。经过严格评选,共产生特别奖11篇、一等奖4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1篇、优秀奖23篇,目前正在作进一步审核把关,拟交正规出版社出版。会议的后期主要是召开理论研讨会。7月12日,来自四个主办单位、相关单位及各级媒体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记者朋友云集金寨,对“鄂豫皖红军的建立与发展”、“皖西人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贡献与地位”等课题进行研讨。大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效果良好,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一致好评。会后,几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丰富内容,挖掘了一系列史料资料、撰写了一批纪念文章、编纂了一本《文集》。通过征集、搜集、专访、采访等多种途径,挖掘了一大批有关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料、资料、故事、传说。在此前提下,我们组织人力进行了认真整理、精心梳理,并以此为依椐,整理、撰写了几十篇纪念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在全国各级各类100多家网站、公众号上发表,而且被公开发行的《廉政瞭望》《铁军》《铁军纵横》《中国老年》《领导之友》《皖西日报》《实践论坛》等几十种报刊杂志采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这些文章进行整理、规范,最后精心挑选出18篇文章,编纂成《弛骋江淮 逐鹿中原——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一书。

    三、注重效果,总结凝炼了一种精神、研究确立了一套措施。

    一是概括总结、凝炼归纳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伟大精神。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先后两次来到金寨。第一次与刘伯承一起,从1947年9月14日至22日,历时9天;第二次与李先念、李达一起,从1947年12月29日至1948年2月13日,历时47天。在金寨的56天,邓小平胜利地完成了两大任务:一是抓打仗,使部队在大别山区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二是抓土改,对解放新区的土改工作进行认真调研、提出意见,为实事求是地开展土改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12月29日,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部,翻山越岭、一路风尘,走进金寨,并将前方指挥所设在沙河下楼房的周宅。12月31日晚,邓小平在这里主持召开了鄂豫皖区党委会议。李先念、李达等首长,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副书记张建三、县长王相卿、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以及鄂豫皖区党委书记段君毅、五旅教导队政委高治国和军械处处长杜炳如等出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给大家详细地传达了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主要精神,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情况汇报,分析了形势、研究了问题、部署了工作。第二天,邓小平专门就大家关心的土地改革等一些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给毛泽东写了一份《关于大别山的阶级情况与几个政策问题》的综合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划分两种区域(巩固区和游击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和策略的观点。毛泽东十分赞同这些意见,并向全党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可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邓小平提出的新区土改政策被中央肯定后,成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依据。大别山区的社会秩序由此明显好转,春耕生产大有起色。群众说:“早这样办就好了!”

    在金寨期间,刘邓大军积极作为、主动工作,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更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影响较大的“打好第一仗、解放金家寨”、“自制棉衣御寒冬”、“实事求是搞土改”、“不能白收大娘的鸡蛋”、“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等等。

    透过这些史料故事、穿跃时空回到当年,分析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追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光辉足迹,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情况,品味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感人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既是一种伟大的英雄壮举,更是一种罕见的人间奇迹!它的本身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同时它也蕴育和造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对此,通过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我们觉得可以用这样六句话来表述,那就是——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严肃军纪、取信于民,尊重群众、一心为民,精诚团结、合力攻坚。概括成这这6句话,我们知道不一定很准确、很全面,但应该说是最根本的或者说是最基本的。这里,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用很多事实来说明,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用很多事例来支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这种伟大精神,在当前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积极传承,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二是深入思考、研究确立了加快红色文化研究、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套方法措施。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因为,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是全党全国人民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其它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来开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助力脱贫攻坚?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怎样才能使党史研究工作、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起来,实现融合发展、互惠共赢呢?经过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统一思想、硬化措施、加大力度、快速推进。

    一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扶贫解困、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压力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比如,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很多故事,就很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力,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做到舍弃后方、勇往直前,克服千难万险建立革命根据地,与他们相比,眼前的脱贫攻坚算得了什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要积极营造适宜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地凝聚起人心合力。要广泛深入的开展送红色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活动,要采取设立宣传牌、命名红色路、建设红军塑像、维修革命遗址等多种途径,尽快地让红色文化、红色元素走进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尽快地把红色文化、红色元素融入革命老区的山山水水,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速健康的发展氛围,以此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想脱贫、思致富的热情和干劲,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人心、合力与智慧。

    三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打响红色牌、唱好发展戏”。要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做靓以“两源两地”、老区县、将军县为代表的那些红色文化品牌,努力为脱贫攻坚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和项目,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争取和引好更多更好的项目和资金,以此促进老区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四要积极挖掘红色资源的潜在价值,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以此带动和支撑起旅游经济和全域旅游的快发展、大发展,努力为脱贫攻坚打牢坚实的经济基础、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按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乡致富”的既定目标,确保68万金寨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也将为此积极探索、大胆践行,努力走出一条开发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

    【作者简介】胡遵远,系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和金寨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六安市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政协委员、作协会员,曾任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公室主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中共金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寨县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先后被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六安市优秀政协委员”、“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胡遵远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字工作,先后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理论文章1000余(篇)条。近两年,开始从事纪实文学写作,目前已有300余篇纪实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100多家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中华魂》《百年潮》《中国扶贫开发》《中国老区建设》《中国人才》《军事参考》《转业军官》《纪实》《军嫂》《文化》《铁军》《世纪风采》《人物传记》《大江南北》《档案天地》《档案记忆》《党史纵览》《华夏纵横》《江淮》《决策》《志苑》《安徽省情》《安徽政协》《江淮风纪》《安徽档案》等60多种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被相关单位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作家”、“最具人气奖作家”、“当代知名作家”、“当代文学精英”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全国性的文学创作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