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  上海营改增:前7个月新税源占比超10%,扩大税基作用明显
  • 上海营改增:前7个月新税源占比超10%,扩大税基作用明显

    时间:2017-09-26 15:46:5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自2016年5月1日以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推开已一年有余。作为全国最早试点的城市,上海营改增试点改革积极效应持续显现,产业链持续拓展延伸、税基进一步扩大,澎湃新闻从上海税务部门获悉,今年1至7月,上海市试点企业及试点下游企业累计减税已超过650亿元。

    据介绍,截至2017年7月底,上海市营改增试点纳税人77.9万户中,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新增试点纳税人8.1万户,新税源的占比超过10%。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开发布信息,上海市2017年上半年生产总值13908.5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0%,相较于营改增之前的2011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聚新——营改增激发企业科技创新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在《上海营改增5年试点成效分析报告》中指出,“营改增有利于新兴业态发展。在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先进技术服务业从此次税改获益较大。营改增降低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企业税负,有利于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强科技研发和服务企业发展动力,形成对创新供给的激励。”

    以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开办不久的基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2013至2016年,该企业如果按营业税需交纳近0.4亿元,而营改增后进项税大于销项税,4年来均处于零纳税期。对于前期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云计算服务,营改增税收政策,有利于行业加快投资、扩大经营,同时赋予了该行业将享受政策的红利再反哺到基础设备投入,从而追赶国际领先技术的巨大机遇。

    聚能——营改增助小企业做大做强

    营改增试点对扩大产业规模、扩大税基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同时,减负降税的改革效应持续显现,上下游企业间互促互利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原增值税传统行业在营改增新政推动下,也打破以往只能就采购设备、产品进行抵扣的局面,抵扣项目更加完整,促进新旧产能加快转化。

    以最早加入营改增行列的交通运输企业为例,上海启亚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在2011年底时的营业额还不到50万,工人10来个,接的都是大型运输公司看不上的“散活”。

    2012年上海率先开展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后,启亚货运公司决定跟其他公司抱团取暖,通过联合了多个小货运公司,共同整合客户、运力和场站资源,形成了全新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启亚完成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了,客户慢慢又回来了。

    “同时,由于营改增中抵扣充分,业务量上升,企业的税负也降下来了。用这些省下来的税款,我们又买了几辆货运卡车。”启亚货运公司的负责人曲贵峰对澎湃新闻谈起“营改增”的好处。

    和“启亚”有着类似经历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些原先的“小”税源在经历了“营改增”这场“大”改革后,纷纷做大做强,在扩大税基的同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拓展壮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