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 军纪严明 魚水情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十个感人故事(上)
  • 军纪严明 魚水情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十个感人故事(上)

    时间:2017-05-13 23:08:24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70周年。

    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晋冀鲁豫太岳兵团和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充分发挥运动战特长,横穿陇海路,跨越黄泛区,激战汝河,抢渡淮河,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于周围,建立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从根本上撼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为了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牢记这一历史事件,缅怀刘邓大军的不朽功勋,继承和发扬他们一往无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为会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本人也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的史料及文章。本文着重向大家介绍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几个战斗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军纪严明 魚水情深

    1.枪毙一名连长 显示整风决心

    刘邓大军刚进大别山时,面临许多困难,部队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刘邓首长们经过认真研究,在会议上宣布了三项纪律:抢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会议还规定,各个部队不准强迫老百姓当向导,不准向老百姓要东西,不准打骂群众!刘邓首长对整顿部队纪律非常重视。

    在这期间,“野司”枪毙了警卫团副连长赵桂良。这一事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0月13日,“野司”到达黄冈总路嘴镇,镇上的老乡已经跑光了,空荡荡的镇子里,店铺关门,街上没有行人,冷冷清清。刘邓忽然看到一个解放军用步枪挑着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从一家店铺出来了。邓小平脸色立即变了,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是“野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他是个战斗英雄,劳动模范。

    中午,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首长专门为这件事开会,最后决定,为了严肃军纪,下午召开公判大会,枪毙赵桂良,并通知部队官兵和群众参加公判大会。这件事对部队和群众的触动都很大,部队纪律得到了整肃。

    2.送来一篮鸡蛋 体现军民情深

    1947年秋,刘邓大军的司令部一度驻扎在金寨县沙河下楼房。住在邓小平隔壁的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过去给邓小平吃。邓小平说:“这怎么行?”说罢,便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很生气地对警卫员说:“我要是急着用钱的话,鸡蛋不早就卖了?”她坚决不收。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吴大娘更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给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就叫他自己给我送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又拿了回来。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但是,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呀!”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但是,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硬是把鸡蛋提到邓小平的房里,转身就走了。这时刘伯承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在她家神台上!”邓小平说:“好!”

    3.找回一条耕牛 彰显为民情怀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李达参谋长在下楼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房东吴大娘说:“你胡讲什么,这里住的是人民军队,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们怎么会拉你的耕牛呢?”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问吴大娘发生了什么事。吴大娘就向邓小平说了漆老头找耕牛的事。邓小平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第二天中午,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第二天早上,漆老头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红芋。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就算是我们互赠的礼物吧。”

    4.不吃一个西瓜 树立良好形象

    1947年10月15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河南省淮阳县时,留下了一个在当地乃至全国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西瓜兄弟”的故事。

    在淮阳县李楼村,有姓李的兄弟两人,每人每年都种亩把地的好西瓜。因为方圆一二十里地内,只有这兄弟俩种西瓜,因此,大家便叫他们 “西瓜兄弟”。西瓜老大的地在村东大路边上,西瓜老二的地在村西南小路边上。这年虽然雨水多,可是他们的瓜地位置高,西瓜还是长得又大又甜。

    瓜刚熟的时候,村东走过来一队蒋介石的保安团,这些“饿狼”一看见老大的瓜,立即你抢我夺起来,不一会儿,一亩多地的西瓜就一个也不剩了,地里只留下一片踩烂的瓜藤瓜叶与吃剩的瓜皮瓜子。

    在这些保安团经过后的20多天,村里忽然来了八路军,巧的是:这回八路军要从村西南老二的瓜地边走过。“这下,我的瓜完了!”西瓜老二想:“我这命不要啦,我就躲在瓜地里,看他八路军摘我的瓜吧。”西瓜老二灰心丧气地往西瓜棚底下一坐,看着八路军过来。谁知道部队有多少呢?往北看不见尾。“这西瓜长得好漂亮呀!”领头一个兵说。“这瓜一个怕有三十斤。”“吃上两个才解渴呢。”路过的兵你一句、我一句的赞叹不止。

    听见八路军说西瓜好,西瓜老二的心就像刀扎一样痛。但奇怪的是,这些人说说就完啦,连脚都不停,一股劲地往前走。西瓜老二把头偏西边一看,看不见队伍的头,也看不见队伍的尾,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八路军就是怪呀!”说着就站起来,提着瓜刀,跑到地里抱起一个大西瓜,往路边一放,“刺刺”地切开了。“吃西瓜,弟兄们!”西瓜老二向八路军叫,但却没有人答应他。“走路渴啦,来吃块瓜!”西瓜老二又向另外一些士兵叫着,但回答都是:“谢谢你,老乡!俺不吃。”这一下,西瓜老二可急了,大声嚷起来:“看你们八路军,西瓜切开了怎么不吃呀?”这时,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司号员问他:“老乡!这西瓜多少钱一个?”“不要钱,随便吃吧!”西瓜老二边说,边拿起瓜往小司号员跟前送,小司号员连连说:“俺不吃,俺不吃!”脚不停地就朝前走了。西瓜老二捧着瓜,直愣愣的在西瓜地边站着,队伍还是肩并肩地往前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5. 写上两副对联 赢得群众称赞

    1947年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前方指挥部就设在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湾村。

    有一次,邓小平和刘伯承从楼房村去河南省商城县,路过一座山时、看见一座庙,邓小平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还是一座名山啊!”这时,庙里走出来一个老和尚,穿的很破,看到很多军人,有些恐惧。便对走在前面的邓小平合掌问安。邓小平走上去还礼。老和尚十分恭敬地说:“欢迎长官到敝寺休息喝茶!”邓小平说:“请长老引路!”

    说罢,邓小平和刘伯承就随老和尚进了庙里。

    这是一座关帝庙,一切陈设都很破旧。老和尚冲了一壶茶,又拿出一小碟玉米饼,请邓小平吃,并十分敬慕地说:“敢问贵军就是当年的红军吗?”邓小平说“长老怎么知道我们是红军呢?”老和尚说:“不瞒长官,听说楼房住有红军,我不相信,上次去化缘时顺便探听了一下。楼房村的周老先生说你们就是当年的红军,我还不很相信,晴雨庙的主持是我师弟,他拿出你们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我看,我才相信。中午,贵军还请我吃了一餐斋饭,不是红军不会这样待人的!”邓小平说:“你说的对,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现在叫人民解放军了。”并向老和尚宣讲了共产党的一些政策和当前形势。

    老和尚连连称赞,并拿出笔墨纸砚,请邓小平题字。邓小平挥笔写了“庙小乾坤大,山高日月长”十个大字,落款是“红军战士”。邓小平又向老和尚介绍了刘伯承,老和尚又对刘伯承恭施一礼,说:“请长官馈赠墨宝。”刘伯承看看关羽塑像,挥笔写了“忠为其本,义字当先”八个大字,

    落款是“拜谒关羽大将军神像敬题,红军老战士”。

    老和尚对邓小平和刘伯承的书法赞叹不已,说:“过去都认为红军都是大老粗、没文化,二位的文才和墨宝要是在科举时代,一定会金榜题名的。”说罢,从屋里提出一只小木箱、翻出一张国民党报纸,指着一段给邓小平、刘伯承看。他说:“这是我上月从信阳化缘时带回来的,这上面讲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刘邓十万大军被国军击溃、余部逃进大别山,全是胡扯。我虽不懂天下大事,但见过的世面多了。国民党的部队每来一次,我都要有些破费,可是,前天贵军在敝寺做午饭时.连柴禾都是自己在山上拣的,临走时还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也挑得满满了的。一位长官看我咳嗽,还叫医生给我看病。自古以来,哪有这样好的军队?”邓小平说:“感谢长老对我军的夸奖。”

    分别时,邓小平一再请老和尚留步,老和尚才驻足不前,但却一直在翘首遥望。

    搜集整理者/胡遵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