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筹建期的临近和首批两家相互保险社获批开业,相互保险社日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5月24日,在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媒体沟通会上,众惠相互提出“相互场景论”,以“一条一块”将场景具象化,通过典型场景,找到能够发挥相互保险优势的典型场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首批筹建的这三家相互保险社中,战略发展都是基于自身和发起人的特点来开展业务。如在本月拿到保监会牌照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其在披露的发展战略中表示,将聚焦于养老健康需求,专注于发展养老和健康等领域的长期保障型产品。
虽然各家定位各有不同,并且都专注于发起方熟悉的领域,但作为新生事物,业内人士认为相互保险社的发展前景仍充满诸多困难。
有机构预计,预计10年后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市场空间达到7600亿元左右。
专注细分领域求发展
2015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随后在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批准筹建信美相互、众惠相互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
随着一年筹建期的临近,首批三家相互保险社的具体行动也逐步浮出水面。2月15日,众惠相互对外宣布正式营业;5月12日,信美相互获得保监会的开业牌批复并拿到营业执照。
“一年的筹建期已经快到了,汇友建工应该也会很快有动作。”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作为首批“吃螃蟹”的人,市场显然更关注其运用模式和业务发展。“"相互"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彼此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正是这些或紧密、或松散的关系,才如织网般的界定出一个个有形无形的不同场景。”众惠相互战略副总裁汤宁表示,因此典型场景对相互保险来说意义格外不同,这种彼此关系的强弱差异,也正是相互保险和网络互助的重要区别之一。
据悉,众惠相互要做的就是首先找到能够发挥相互保险优势的典型场景,寻找“相互典型场景”的观点,并以“一条一块”将场景具象化。
“所谓的条和块,其实是一种视觉化、形象化表达”,汤宁解释称,众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因某种关系聚合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往往是簇集的、块状的,而产业链的上下游则是垂直的、条状的。
与众惠相互专注于产业链不同,信美相互专注的则是健康和养老。作为众惠相互的发起会员之一、汤臣倍健(300146,股吧)在公告中表示,未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将聚焦于养老健康需求,专注于发展养老和健康等领域的长期保障型产品,目的是为保险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群体提供便捷、实惠、互助的普惠保险服务,让金融的共享性、公益性得以进一步体现。
“首批三家相互保险社还是各有特色的,而且专注不同的领域,有很好的代表性。现在各自需要做的就是从自己专业领域切入,专注板块业务好好发挥。”某相互保险领域资深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汇友建工虽然还未对外披露太多信息,但从其发起人的信息来看,其专注的肯定是建筑领域及其细分市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链。
国内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已有两家相互保险社拿到了牌照,但相比于国外,国内的相互保险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在发达国家,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在法国占比高达46%、日本占比45%、德国占比43%。
由于相互保险组织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在所有制形式、治理方式、组织体系、面临风险等方面均与股份制公司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在发展方面,也面临这很多挑战。
“相互保险社的模式主要面临四大方面的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曾表示,第一个挑战,国内目前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股份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相互保险跟国内的传统文化不一样,是另类的,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第二,价格相对合理、服务相对较好的相互模式,对投保人是十分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相互保险所建立的服务理念对中国的保险业是非常珍贵的火种,但现有的环境和法律框架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三,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看法主要停留在能给企业提供资金链,还没有改变原来的认知;第四,互联网的发展让向公众募集资金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犹不及,这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在2月份开业的众惠相互的保费收入为84.65万元。“现在大概有百万元的规模了,但是很多业务仍还处于初期,很多合作都需要沟通。”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表示。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相互保险的发展前景却依然被业内看好。
“政策的明确支持、政府的大力推进、社会的快速转型、汹涌澎湃的"互联网+"等多重利好因素使相互保险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李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