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银监会排查同业票据理财业务风险 是亡羊补牢吗
  • 银监会排查同业票据理财业务风险 是亡羊补牢吗

    时间:2016-08-11 07:43:34  来源:  作者: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以防之后再丢羊,还不算晚。但是已经无法换回之前的损失,那就是为时已晚。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以防之后再丢羊,还不算晚。但是已经无法换回之前的损失,那就是为时已晚。

    今年以来,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天津银行等相继爆出票据风险事件后,广发银行也于8月7日被爆出过桥环节资金违规入市,至此,年内已有六起重大票据风险事件爆发,涉及风险金额逾百亿。

    票据理财扎堆出事,背后折射出诸多问题,监管漏洞、银行内控不严、票据中介违规操作等等。羊丢了,羊圈有漏洞,是否有必要修理,何时修理?

    监管趋严,已是亡羊补牢?

    其实,针对票据案件的集中爆发,监管层并非坐视不管。在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后,又于今年4月底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5月,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7月6日,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下发《关于对城商行票据业务进行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城商行排查全部票据业务及票据从业人员。

    今天,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办公厅在7月曾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排查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各类重点业务中是否存在新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监管层动作频频,为何票据事件依旧层出不穷?难道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票据案件仍集中爆发是有客观原因的:今年的票据案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在去年牛市时被挪用于股市,从2015年6月股灾开始,股市暴跌后动荡不止,被挪用的资金血本无归。到了2016年面临到期兑付时,纸里包不住火,终于“东窗事发”。所以现在爆发的风险事件,其实是在去年就埋下的祸根。

    在今年上半年,与票据大案的震撼程度相比,整个的银行票据业务并不景气,呈现普遍收紧的态势。根据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约1.28万亿,截至6月末,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58万亿,同比下降34.1%。

    另外,央行正在推动构建电子票据交易体系,据悉,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所有望在11月正式上线运行。票据大案大多出错于纸质票据,由于纸票本身存在线下操作的不易监管性,给了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机会。随着电子票据逐步取代纸质票据,这一风险将从本质上大大降低。

    案件的发生并不代表对行业的否定。早在2011年,发生杭州票据案后,市场进行重整,几年调整后交易规模飞速发展。2016年监管收紧,对于票据理财来说是一次机会,吸取案件经验教训,进行规范、创新之后,票据理财可能会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由此来看,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的举动为时不晚,甚至不能归为亡羊之后的补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