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平安健康拉新提现难 互联网医疗的流量迷局
  • 平安健康拉新提现难 互联网医疗的流量迷局

    时间:2021-03-03 18:49:22  来源:  作者:

    社交拉新似乎被平安健康搞“糊”了。近日,有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报料称,在平安健康平台拉新获利后,提现时出现账户异常等提现受阻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活跃用户体量上不占绝对优势的平安健康,正在试图通过社交拉新寻求用户增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如何增加用户黏性,是平台未来发展最应直面的考题。

    提现异常 平台拉新“滑铁卢”?

    愈发受宠的低成本社交拉新模式,在平安健康平台出现了“污点”。近日,有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参与平安健康的“邀请赚钱”活动时,拉新得到的奖金无法提现。

    平安健康用户周先生(化名)表示,他在去年参加平安健康App的拉新活动,成功拉新16人,在尝试提现时,多次提现失败,并提示他“账号异常”。平安健康客服人员回复该用户,存在“非正常拉新”行为,账号已封,账号会在一个月后解封。对此,周先生表示,他第一天提现提示失败,原因是账号异常。

    不少用户有着与周先生一样的经历。一位用户因上述同款问题,在黑猫投诉发起集体投诉。据悉,黑猫投诉的集体投诉是指同一个涉诉事件有多人存在消费纠纷。

    另一位用户表示,他在平安健康获得的拉新奖励达到可提现的金额后,页面却显示“活动火爆,稍后再来”。客服人员对此回复,用户需要提供私人信息才能提现。该用户却认为,这是在没有提前通知的前提下更改提现门槛。

    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对于“平安健康拉新提现受限制”之类的投诉多处于未完成处理的状态。

    另外,截至发稿前,平安健康App的“邀请赚钱”仍在页面。该活动页面显示,“限本月,每邀请1人得10元”,提现金额“门槛”为20元。活动规则提到,奖励提现截止时间,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逾期未进行提现的,所获得奖励将失效。而客服人员提到的封号期限为1个月。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开启“拉新”并在超过1周时间后达到提现的标准,如果账号因“非正常拉新”而封号,拉新所得奖励将失效。

    对于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平安健康发送了采访邮件,并通过平台意见反馈提出采访问题,截至发稿前,该平台并未给出回应。

    效果待显 扩容≠提质

    平安健康推出用户“邀请赚钱”,也侧面反映出平台对新流量、高质量流量的渴求。

    据悉,平安健康(原名平安好医生)自2015年App客户端正式发布,业务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与互动四部分。今年1月,平安好医生宣布更名为“平安健康”。平安健康2020年财报显示,期内,该公司全年营收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

    相比之下,从2015年截止到2020年,平安健康总营收分别为2.79亿元、6.01亿元、18.68亿元、33.38亿元、50.65亿元、68.7亿元。2020年的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5.5%,远低于2019年的51.7%和2018年的78.7%的增速。

    疫情的出现,让互联网医疗平台流量不断增长。虽然平安健康的营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增速已经明显呈放缓的迹象。

    另外,平安健康最近数据显示,平台注册用户数约为3.73亿人,较2019的3.15亿,增长18.3%,月活用户量约为7260万,上一年同期数据为6690万。而同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京东健康公开数据显示,平台总用户数超1.5亿,月活用户量约为7250万。一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指出,从月活跃用户在注册用户中的占比来看,平安健康平台的用户质量稍逊于京东健康,平台的潜在用户仍有待开发。

    在疫情防控的“高光”时刻过后,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均面临流量增长的挑战。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曾直言,与京东商城相比较,京东健康的用户渗透不足20%,京东健康的活跃用户数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阿里健康2020年中期报中提及的活跃用户值最高的业务为阿里健康独家运营的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数字超过3.3亿,但不难看出该业务对支付宝的流量倚仗。

    升温背后 存黏性难题

    疫情下,愈来愈多的用户接触到互联网医疗,让行业不断受到关注。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向政府以及社会证明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对分级诊疗的补充作用。不过,从目前来看用户看病习惯依然集中在线下。当行业热潮随之退去,如何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留存率是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2018年7月17日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应当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方可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并且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仅可以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线开具处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用户从线下往线上迁移的制约。

    对于行业的发展,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分析表示,互联网医院应是一个过渡形态,行业将逐渐向互联网医疗服务,以及数字健康或数字医疗服务等方向转化。当下,互联网医院仍然以既有的医疗服务体制落地互联网,会存在些许水土不服。

    孟立联强调,无论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形态如何,各个主体都应该遵循分级诊疗的基本规则。也有业内人士提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破解,让一些小病或小问题能够通过互联网医疗达成分级诊疗、形成分流。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杨波分析认为,政策和监管可以尝试对低风险医疗行为适当“松手”,这对在线医疗从“咨询”到涉足“诊疗”将是利好信号。以此为基础,医疗实体机构有可能很快实现低风险疾病在线分诊、复诊,进一步扩大医院的业务范围,同时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将有可能通过寻找监管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理中间点,加速实现在线诊疗的合法化,这样将有利于实现需求人群向线上的转移。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