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十年期债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债市大调整风险闸门开启
  • 十年期债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债市大调整风险闸门开启

    时间:2016-08-23 16:51:12  来源:  作者:

    和讯债券消息 8月23日,国债期大幅下跌。截至收盘,中金所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0.35%,创逾三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0.19%。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导致债券收益率反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情绪和技术面看,7月疲弱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国债期货大涨;之后呈现明显的利多出尽,大幅反弹过后有技术性调整的必然性。正如我们前期反复提及,7月经济数据出炉时债券市场飙涨,拥挤交易导致了一部分泡沫产生。从技术面上看,国债期货连月上行过后,存在回调的必然性。

    二、资金面持续偏紧,14天逆回购操作导致市场“等风来”信心消退。近日以来资金持续偏紧,但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资金投放的意愿不高,市场寄希望于降准等货币宽松操作。但从昨日的关于资金投放窗口指导的传言到今日的14天逆回购需求询量,央行不进行宽松的意图更加明显。14天与7天的主要区别有两个,一是期限偏长,这一点利多债市;二是利率偏高,这一点利空债市。在市场高度依赖隔夜资金加杠杆套息时,提高央行投放资金的成本,无异于变相加息。

    三、从基本面上看,基本面L型决定央行货币政策L型,央行没有放松空间。今年以来,由于全球形势复杂多变、资产价格普遍估值较高、供给侧改革重任在肩、通货膨胀再度抬头、人民币持续贬值,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更加复杂化。央行一方面要支持托底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需要防控房地产过大泡沫,同时通货膨胀抬头也抑制宽松空间。我们认为,9月通胀重回2%的可能性大、房地产仍然持续高温、高频经济数据改善等基本面因素都长期利空债市。

    四、从政策面上看,政策层对于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悄然有所变化。从昨日国务院发布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到今日时隔逾半年就14天逆回购需求询量,政策层在供需两端对债券市场的调控意图都非常明显,可能与降杠杆与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总体政策目标密切相关。具体而言:

    1、以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看,关于债券市场的说法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合理扩大债券市场规模”。这种说法与之前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我们认为,“资产荒”状况下,资金利率低位促进实体企业大幅增加债券发行,一方面导致了大量资金堆积在企业,形成“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会导致杠杆居高不下、实体经济去杠杆的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大力支持股票市场、减缓债券发行,是较好的腾挪杠杆的举措;

    2、今日重启14天逆回购需求询量,央行应有意减缓跨月末的资金紧张程度。但8月末并非是6月及9月的季末,更加上上次的14天逆回购的投放时间为2月6日的春节假期前。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月末重启14天逆回购需求询量,存在一定的信号意义。

    我们一直以来就对一个问题存在怀疑:我国的政策目标利率为7天逆回购利率,但隔夜回购却是主流的交易品种,机构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操作主要选用这一品种。隔夜回购利率一般是在7天逆回购利率上减点操作,其实取决于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供需两方面因素,这样会导致实际上的基准利率不明晰。未来央行有可能进行的操作是仿照美国,将月内或14天以内的利率曲线拉平,从而使得7天利率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

    在这样的操作下,那么实际上债券市场投资者需要格外关注央行后续的政策操作,如果后续隔夜拆借的资金成本抬升或隔夜拆借可得性下降,则对于债市投资者而言实际上是进行了加息操作,债券市场回调风险增加。

    总体而言,以今日的债市收益率上行看,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利多出尽和资金利率紧张。但从中长期来看,必须留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基本面、政策层对待债券市场态度等三方面变化。对于未来债券市场仍以提示风险为主,坚持“债市防陷阱”策略不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