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项俊波:全面践行“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
  • 项俊波:全面践行“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

    时间:2016-12-15 05:42:00  来源:  作者:

    雷霆万钧,果断出手。

    12月13日,在保监会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开宗明义,“必须全面落实" 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 "要求,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如何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专题会议上,项俊波进一步给予了明确答案:一是要成为国家发展的稳定器。要做风险的管理者,不做灾害救助的旁观者。立足主业,回归本位,充分发挥保险分担风险和补偿损失的保障功能,筑牢国家风险防护网。要做社会稳定的促进者,不做社会治理的缺位者。把保险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做金融安全的维护者,不做金融风险的制造者。坚守行业本色,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基石。

    二是要成为人民生活的保障器。为人民提供病有所医的保险,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让保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撑。为人民提供老有所养的保险,推动保险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强有力的第三支柱,让保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晚年生活的可靠托付。要为人民提供贫有所助的保险,发挥“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行业优势,提高保险扶贫的精准性,让保险真正成为阻止贫困的坚强防线。要为人民提供难有所帮的保险,深入探索对各类风险的有效保障模式,努力做到“有难必帮,无险不保”。

    三是要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要成为“脱虚向实”的助推器。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本,也是保险业健康发展之本。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保险行业要主动承担起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的任务,为中国制造保驾护航。要成为中国创造的助推器。利用科技保险为重大设备研发、生产、运行全环节和科技创新全过程提供风险保障,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项俊波所言不虚。近年来,保险业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具体而言,顺利推进保险产品费率、资金运用、市场准入退出等三大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保险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预计今年保费收入将跨越3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将接近15万亿元。

    与此同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巨灾保险等业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发挥,保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大病保险为例,其实施以来,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人口达9.2亿,报销比例普遍提高了10到15个百分点,345万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不仅如此,风险防范也是长抓不懈。“偿二代”正式建成和实施,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处置机制,针对保险市场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程度,不断加强和升级监管举措。目前,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53%,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在金融领域,监管往往滞后于创新,二者是一对动态矛盾,永远在路上。 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不难发现,部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资产负债不匹配,集中举牌、跨领域跨境并购,投资激进,少数公司虚假出资和虚假增资追求快速扩张,一些公司股东结构、治理结构亟待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对保险经营规律的把握存在偏差,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监管自身的理念、规则、力度也有待强化。

    面对这些挑战,保险业何去何从?为此,项俊波在专题会议上划出了底线和红线:一是正本清源,坚守“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不动摇;二是从严从重监管,切实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三是完善规则,推动万能险规范有序发展;四是狠抓源头,解决公司治理缺陷和不足;五是划出红线,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备受争议的保险资金运用,项俊波指出:必须把握审慎稳健、服务主业的总体要求,把握好三个原则: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