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 国内指数产品费率“降无可降”
  • 国内指数产品费率“降无可降”

    时间:2019-06-11 19:09:22  来源:  作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应尤佳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指数基金的价格战席卷数十家拥有各类指数基金产品的公司,无论是主动行为还是被迫跟随,都在推动着指数基金进行一场自我革命。相比而言,美国市场的ETF产品费率远低于国内产品,哪怕国内产品一再降价,费率仍显著高于美国市场。这是否意味着指数产品价格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基金公司的答案是否定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现在国内产品的降价空间已经不大。

    美国与国内情况不同

    招商基金全球量化部表示,参照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底,美国权益指数ETF的资产加权费率为0.21%,中位数为0.48%,权益指数型资产加权费率为0.09%,中位数为0.33%。招商基金全球量化部相关人士表示,“参照美国市场状况,国内ETF产品再降低费率的空间并不大,普通指数基金还有下调费率的空间。”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分析,美国市场中,除了头部几只ETF费率比较低,在0.1%、0.2%左右,其他多数ETF的费率位于0.3%~0.4%,国内ETF的费率大体比国外高出10~20个BP,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就有更大的降费空间。他分析,这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美国市场最大的ETF规模高达2500亿美元,国内最大的不到400亿人民币,规模大的基金降费可以摊薄成本,整体管理费收入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而还处于发展初期的ETF降费,就可能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美国市场的ETF,除了管理费收入,还有融资融券的费用,股票借券出去的收入可以有1/3归于基金公司。国内没有此类业务,即便未来出现这类业务也会计入基金资产,归属持有人。第三个原因是国外有ETF投资顾问团队,ETF管理费用低,但顾问费是很大一块的收入。

    平安基金相关人士指出,需要理性看待海外指数基金费率低廉,甚至出现零费率产品的现象。海外指数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来源和国内不同,美国指数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借出证券分享利息收益,但国内公募基金还不能开展证券出借业务,即便未来业务开放,基金管理人也未必能分享证券出借的利息收益。此外,美国的投顾收费模式也和中国不同。

    此外,广发中证500指数基金基金经理刘杰还指出,海外不同的指数型产品的费率不一样,股票型产品的费率较低,杠杆型、商品型的指数产品费率较高。国内的指数产品以股票型为主,且指数化投资尚在发展阶段,远不如海外的发展程度,基金公司在ETF的初期投入或运营投入上都较大。

    价格不应成为唯一考虑因素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反复强调费率不应该成为投资者选择产品唯一的考量因素,还有很多“软实力”要素需要考虑。

    招商基金全球量化部相关人士表示,降低费率不一定会带来基金规模的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ETF的过程中,基金规模、二级市场流动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管理费率从年化0.5%降低到年化0.15%,幅度并不太大,折算到日均而言,日费率仅为0.00096%,而对于流动性不好的ETF,其二级市场日内折溢价远远大于这一数值。

    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分析,投资者挑ETF时,首先会看基金公司,二是看基金规模,三是看产品流动性,一些基金公司费率再低,但规模小、流动性差,缺乏管理经验,即使跟随其他指数基金打价格战,管理费便宜20BP,实际上也没有特别大的竞争优势。

    “指数基金降费不是新鲜事,以前就有少数几只基金降过,但效果并不明显。”刘杰表示,最近一波的降费效果还不好评判,不排除会有一定的效果。“其实,大多数投资者更关注的是指数基金特别是ETF的规模、流动性和收益情况,费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刘杰说。

    而针对指数基金“价格战”,平安基金相关人士认为,低费率是指数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不意味着各家公司要依靠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长期机构资金对基金的费率较为敏感,ETF作为被动投资工具,相比主动股票型基金管理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费率水平一般会低于主动股票型基金。ETF产品推出适度合理的产品费率将有利于吸引更多长期配置型资金通过ETF参与A股市场投资,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