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 凯石基金“私转公”后经营困难,首只公募产品或将清盘
  • 凯石基金“私转公”后经营困难,首只公募产品或将清盘

    时间:2019-06-16 19:22:38  来源:  作者:

    作为凯石基金“私转公”后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基金曾被寄于厚望。可6月11日这只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却折射出凯石基金近期面临的难题。公告显示,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将进入清算程序。

    凯石基金是继鹏扬基金后,国内第二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也是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与凯石基金同样是“私转公”的基金公司,还有鹏扬基金、博道基金、弘毅远方、朱雀基金。目前仅有最早成立的鹏扬基金公募规模达到300亿之上,其次是博道基金规模在24.73亿元,凯石和弘毅远方规模均在8亿左右,朱雀目前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正在发行当中。

    大机构撤退,凯石首只公募基金面临清盘

    6月11日,凯石基金发布公告称,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若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则需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

    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于2018年7月19日,基金经理刘晋晋,从成立到被大额赎回面临清盘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这只基金是凯石基金“私转公”后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曾被寄于厚望。

    成立之初,凯石淳行业精选的规模是3.41亿元,在2018年三季度规模降至2.26亿元。至2018年底,又缩水至1.75亿元。其中机构持有人持有52.26%,个人投资者持有47.73%。

    大额赎回发生在2019年一季度。凯石淳行业精选基金的一季报显示,有一名单一机构持有者持有该基金1亿多份,其持仓区间为今年1月1日至3月13日。也就是说,这名机构投资者在3月13日进行了大额赎回。

    值得注意的是,蓝鲸财经翻阅基金净值波动情况发现,在3月13日和14日,凯石淳行业精选基金净值出现了较大跌幅,3月13日基金跌幅为5.26%,3月14日的跌幅是5.34%。而这两天,上证指数的跌幅是1.09%和1.2%。

    私转公背后难题浮出水面

    凯石基金于2017年3月8日拿到了证监会的批复,5月10日正式成立,成为继鹏扬基金后的第二家“私转公”公募基金公司,同时也成为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凯石基金的总经理陈继武原来是富国基金(博客,微博)副总经理,2009年陈继武离开公募进军私募,成立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凯石基金又申请公募牌照并于18个月后获批。

    曾在公募行业深耕多年,“公转私”后又回到公募,凯石基金的回归被诸多业内人士看好。可是从公募业务的发展上看,却似乎并没有理想中那样完美。包括凯石淳行业精选基金在内,凯石2017年成立后共发行过6只基金,全部是混合基金,但是每只基金的规模都较小。目前凯石6只公募基金产品的合计规模仅有8.76亿元。

    事实上,与凯石基金同样是“私转公”的基金公司中,除了鹏扬基金,其他几家基金公司作为“公募新兵”也并没有走出曾经在私募行业的辉煌成果。

    鹏扬基金是全国首家“私转公”基金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6日。鹏扬基金转型公募后定位为“固定收益+”的专业化基金公司。近两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鹏扬基金的固收定位让其在公募基金行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2016年7月份成立至今,公募资产规模已经有337亿元。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5月成立的凯石基金目前旗下共6只产品,合计规模8.76亿元;2017年6月成立的博道基金,目前共6只产品,合计规模24.73亿元;2018年1月成立的弘毅远方基金目前管理了2只公募产品,合计规模8.19亿元。2018年10月成立的朱雀基金,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正在发行当中。

    此外,和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公募基金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中后台建设上,要求更严格,所以很多刚刚进入公募基金行业的新人,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

    “成立之初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大,这给我们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私转公’后我们在各个合作机构要重新准入。”鹏扬基金的杨爱斌就曾公开表示:“私募时代我们是行业排头兵,但在公募,我们是行业新人,公募规模从零开始,各种准入门槛评级对我们业务造成很大约束。其次,我们主要投资的债券市场在我们成立后处于低谷时期,不利于我们投资业绩发挥,也造成了压力,不过2018年债券市场反转,我们的债券投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