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有保有压,薄弱环节得到倾斜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有保有压,薄弱环节得到倾斜

    时间:2017-05-08 23:56:31  来源:  作者:王信川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在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投资增长较快,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投资增长快规模大

    2003年至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8711亿元,年均增长25.6%。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4350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1022亿元,投资规模增加了6倍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时期。

    总体看,第一、三产业投资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具体看,2003年至2011年,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0634亿元,年均增长21.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保持在2.5%至3%之间。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622404亿元,年均增长30.3%;2011年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6%。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85674亿元,年均增长22.8%。2011年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更是上升到54.6%。

    有保有压重点加强

    工业中高耗能行业经历了由快速增长到逐步放缓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投资增速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在清理新开工项目、明确产能过剩行业等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增速由2003年的43.9%回落至14.1%;2011年,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40860亿元,增长18.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3.1%。

    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至2011年期间,装备制造业投资各年增速均高于30%。其中,2004年增长44.2%,2005年增长50.7%,2007年增长40.7%。2011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1226亿元,增长33.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3.3%。

    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2003年至2011年,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由2003年的1.2万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5.2万亿元,投资额增加了3.2倍。作为4万亿投资政策的主要投入领域,2009年基础设施行业投资迅猛增长,比上年增长44.7%。

    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势平稳,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薄弱环节得到倾斜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实施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领域和薄弱环节,形成了一批利于长远发展的优良资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民生类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04年至2011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为22.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了24.4%。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指标进入快速改善时期。统计显示,三年来中央投资430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16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在城市,中央投入41.5亿元,支持了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约5000多亿元。从教育投入总量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2年的54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幅约17%。更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经过多年努力,4%的目标终于顺利实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规范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为激发“三农”发展潜力,10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支出从2003年的2144.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97.7亿元,2012年“三农”预算支出更是增加到12286.6亿元,“三农”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农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王信川)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