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增速偏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迫在眉睫
  • 增速偏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迫在眉睫

    时间:2012-07-27 00:00:00  来源:  作者:

    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发展。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一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304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4%,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5.5%。其中,出口1960.7亿美元,增长6.3%;进口1086.6亿美元,增长1.2%。加工贸易项下累计贸易顺差874.1亿美元,扩大13.4%。加工贸易增速明显低于同期我国外贸总体水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控制“两高一低”。

    中西部异军突起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加工贸易月度进出口规模持续低于千亿美元,3月份有所回升,进出口11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1.6%。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一季度,广东、江苏和上海加工贸易进出口居前三甲,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迅猛。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1171.7亿美元,增长2.7%;江苏597.4亿美元,下降2.8%;上海332.9亿美元,下降2.2%;上述3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9%。同期,中部地区(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湖南)加工贸易进出口130.3亿美元,增长86.1%,占4.3%;西部地区(四川、陕西、广西、重庆、内蒙古、甘肃、云南、贵州、新疆、宁夏、青海、西藏)120.9亿美元,增长88.2%,占4%;其中,河南66.5亿美元,增长6倍;重庆38.4亿美元,增长4.4倍。

    据统计,一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居前5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欧盟、日本和韩国,对上述5个市场进出口合计1941亿美元,增长4.6%,合计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3.7%。其中,香港为加工贸易最大出口市场,韩国为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仍是“主力军”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一季度,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机电产品1524.7亿美元,增长6.8%,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7.8%。同期,加工贸易项下合计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塑料制品、家具、玩具和箱包等7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7.5亿美元,增长0.4%,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8.5%。

    据统计,一季度,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机电产品707.1亿美元,增长3.1%,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65.1%。其他商品中,进口集成电路243.3亿美元,增长6.3%;液晶显示板84亿美元,下降4.8%;初级形状的塑料42亿美元,下降7.2%。

    转型压力凸显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频繁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2011年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华(包括台湾地区)通报854起,占对全球通报总数的55.06%。此外,贸易保护发起国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如巴西政府计划从今年二季度起对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鞋类纺织品等24万种产品实施进口限制。

    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直接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下降,特别是欧洲市场消费需求的疲弱进一步挤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空间。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动力不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劳动力、资源、制度措施等生产要素的配套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用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据广东省人社厅预计,珠三角地区春节过后短期缺工人数近100万。而结构性“用工荒”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都是我国加工贸易的“领头羊”,内资企业所占比重不足两成,这既不利于促进加工贸易的落地生根和民营经济的壮大,也不利于在我国本土经济深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愈发明显。一季度,我国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1924.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中的63.2%,这表明大部分关键技术、专利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国内加工行业总体上仍处于“简单加工”的境地,跨国公司的大规模生产转移没有带来同步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明显。

    转型方向待解

    《意见》提出,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和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今后一段时期,要在严格执行相关进出口税收政策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研究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开展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建立内销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内销渠道。根据《意见》,我国将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保税物流健康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扩大相关商品进口。

    我国还将鼓励支持国内流通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减少中间环节。鼓励国内商业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发展自营销售平台,打破垄断,实现充分竞争。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