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六点发力
  • 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六点发力

    时间:2012-07-17 00:00:00  来源:  作者:

    此间,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基地建设、推动“走出去”带动贸易是中国外贸工作的六个任务。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张夏令介绍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外贸结构调整,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商务部制定了《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张夏令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的目标有四个方向:

    一是稳增长促平衡取得实质进展。进出口平稳增长,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5年达到约4.8万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总额到2015年达到2.5万亿美元左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附加值提高。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比重显著提高。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消费品进口适度扩大。

    三是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完善。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扩大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到2015年,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占全国外贸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8%。东部地区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比重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15%。

    四是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贸易渠道控制力明显增强。在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

    张夏令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有六项主要任务:一是稳定外贸增长。要提高对稳定外需的认识,不断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外贸新竞争优势。二是调整贸易结构。优化出口产业和商品结构;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逐步扩大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加工贸易。三是促进贸易平衡。要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增强进口的主动权,不断完善进口的促进体系。四是优化空间布局,即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五是推进基地、平台和网络建设。要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一批外贸与内贸相结合的重点专业市场,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境内外国际经贸展会等国际商务平台。同时,选择一批境外展示营销中心,着力完善贸易促进和终端市场营销功能,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六是推动“走出去”带动贸易。推动“走出去”带动进出口,不断提高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张夏令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经济体受债务危机困扰,需求相对疲软,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难以恢复快速增长。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主要大国将精力转向区域贸易安排,各国自顾倾向增强,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针对我国的“两反一保”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高不下,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三是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变动调整之中,主要经济体走势不稳,汇率大幅波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市场缺乏稳定供应预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四是我国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加剧。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正面竞争,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加剧。

    从国内来看,一是经营成本进入全面上升期。受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二是外贸结构调整难度加大。面临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外需增长放缓的形势,大量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积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处于生存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两难境地。三是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和意愿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明显。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外贸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营销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任务要求开展工作,努力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张夏令说。

    来源:国际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