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稳增长结构性减税扩围北京,专家吁文化业先征后返
  • 稳增长结构性减税扩围北京,专家吁文化业先征后返

    时间:2017-05-09 00:14:50  来源:  作者:陈鸿燕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营改增”在上海试点6个多月后,税改成效初显。5月28日,北京市国家税务总局贴出《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非试点纳税人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依据通知中的填表说明,对增值税申报中的“上期留抵税额”,统一以2012年6月30日作为区分点,业界据此推测,北京营改增试点可能将按当初申请时提出的7月1日正式推行。 焦点一:营改增后某些行业税负不减反增

    建议:实行差别税率 有保有压配合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大改革,“营改增”于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方面开展试点。目前从成效来看,今年一季度上海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20亿元,税改成效初显,但也有企业反映税负不降反升。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67%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其中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1月份实际税负比营业税税负上升约3.4个百分点,增幅高出1倍还多;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1-2月由营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63%,上升到增值税实际负担率为4.71%,上升189%;上海中远物流公司1月份实际负担率增加215%。

    面对这种不同行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减的差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纳税筹划第一人,著名的税务专家张中秀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虽然表面上各行业销项税额都是17%,但由于各行业抵扣的情况不同,导致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产生差异,有的是增税有的是减税。

    他表示,对于这些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行业,应对的办法就是实行不同的税率。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由于增值税号召中性税收,它的优点在于一视同仁,如果把增值税搞成不同行业不同的税率,又将会带来各种新的问题,所以这种差异是很难避免的。

    他还指出,营改增的目的不是说让每行业都减税,对于不同行业要有保有压,如果某些行业不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范畴,减税未必就是对的。实行营改增就是要有差别化,来配合产业结构调整。

    焦点二:经济增速下滑 结构性减税如何助力“稳增长”

    建议:将7大新兴产业与低增值税率挂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连续6个季度,我国经济的增速分别为9.8%,9.7%,9.5%,9.1%,8.9%,8.1%,已经连续5个季度放缓速度。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陆续推出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不仅仅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而且也兼顾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

    事实上,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框架时,其举措便主要集中于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结构性减税、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等。

    对此,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阶段,供给端制度改革才是实现经济平稳转型的必要基础。而当前对于更大力度的减税,非公36条的落实,资源价格改革,金融改革试点等方面的推进,可视为供给改革的端倪。

    谈到稳增长政策,巴曙松指出,目前可供选择的政策包括营业税改增值税、加大减税政策力度;支持有还款能力的投融资平台贷款需求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资;还应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

    著名的税务专家张中秀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税率是很重要的杠杆,现在就应该乘税改的机会,将7大新兴产业和增值税照顾联系到一块。

    对于7大新兴产业,如果营业税改增值税,导致税负偏高的话,我们可以适当改变规则,将增值税率降低一点,这个很重要。也就是说要将7大新兴产业与增值税率偏低一点挂扣,向营业税3%一档照顾。

    像节能环保这个行业,销项税额可以改为13%,让它税负轻一些,因为这个有利于结构调整。还有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兴信息产业,这些都应该给予增值税照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