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光伏贸易战或升级,欧企反倾销诉讼难立足
  • 光伏贸易战或升级,欧企反倾销诉讼难立足

    时间:2012-08-01 00:00:00  来源:  作者:

    在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风波尚未平息,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战硝烟又起。还是上次那家在美国发起诉讼的德国企业Solarw orld,近日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欧盟委员会可能于近期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7月26日上午,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代表中国光伏发电联盟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维护中国光伏企业合法权益。

    光伏贸易战或升级全球产业链将受损

    “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自我调整。”英利等四大光伏企业在《联合声明》中称,“只有通过理性化的自由竞争,才能在未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模式。”

    然而,来自国际市场的事实表明,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正频频遭遇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今年5月,在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已经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初裁支持———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被裁定征收31%到250%不等的反倾销税。若此次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再进行反倾销调查,则意味着我国光伏企业将失掉更大的市场。

    《联合声明》指出,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各国相互之间关联密切。尤其是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一种限制市场的行为,所导致的不仅仅是一国的光伏企业发展受限,更将会破坏到整个光伏产业的平衡发展,最终阻碍能源结构改革的进程,使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

    据了解,作为唇齿相依的产业链,对输往欧盟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都将传导至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这无疑会对国内光伏企业造成重创,还可能激发中欧之间全面的贸易战,造成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其实,早在应对美国“双反”调查时,中国光伏企业已向官方提出大量事实依据证明,中国光伏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的非法补贴和倾销。

    中企以质取胜欧企反倾销诉讼难立足

    《联合声明》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主要缘于其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为全面的售后服务。同时,完全遵循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品牌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

    针对德国Solarw orld公司所声称的“中国对欧洲光伏行业造成极大破坏”的指控,英利等中国企业指出,包括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及国际光伏产业联盟在内都一致认为 ,Solarw orld公司对中国企业提出无理诉讼,毫无事实依据,完全是为了自身商业利益。

    据了解,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各国光伏产业实际上是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光伏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世界光伏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生机。2011年,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达75亿美元。而从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链看,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的中国,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其制造增值每瓦约0 .2-0 .3美元,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2 .5-3美元来算,中国也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

    此外,光伏产业“全球本土化”特征明显,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岗位约28万到3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

    来源:中国广播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