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盘点2011年中国工业十大事件,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 盘点2011年中国工业十大事件,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2012-01-09 00:00:00  来源:  作者:

    2011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工业化国家一蹶不振,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不减。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得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细数2011年中国工业十件大事,我们发现,最抢眼的词便是“创新”。从“神八”、“天宫”太空对接,到“蛟龙”大洋潜水,从万吨油压机成功锻造特大型钢锭,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的实施,中国经济在创新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这里边,既有技术方面的创新,又有体制机制创新,更有思想观念的创新。

    最近,著名学者林毅夫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20年甚至30年的快速增长。他作出这一预言,前提条件就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说,有了创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

    当然,在欣喜于中国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环境保护,没有忘记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和多变。故此,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等亦入选2011年中国工业十大事件。

    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事件回放 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空间交会对接是世界宇航界公认的航天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3000多个参研参试单位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勇攀高峰,汇聚成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点 评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充分证明自主创新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是继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任务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

    创新造就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在此次任务中,工程各系统35岁以下的设计师达到85%。实践再次告诉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空间对接技术的成功使得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航天开发。不过也要看到,虽然“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成功对接使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但美国和苏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技术,和他们在太空领域获得的成就相比我们的航天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的富强,随着科技的进步、装备的精良,我国的航天事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蛟龙号”突破深潜纪录

    事件回放 7月28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蛟龙号”5000米海试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深海活动能力可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可以说,“蛟龙号”的成功,成为我国举国体制办大事的又一壮举。

    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进行深海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的高技术装备,技术复杂,研制难度极大。早在2002年科技部立项时,国内还没有哪个厂家能够生产接近于项目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此后,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共100余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点评 “蛟龙号”的成功,成为21世纪以来我国采用举国体制攻坚克难的典范。“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举国体制。“蛟龙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其研制率先享受了举国体制的待遇。其成功也必将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