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预期增速“西高东低”凸显区域协调发展
  • 预期增速“西高东低”凸显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12-02-24 00:00:00  来源:  作者: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增长速度,对外传递了区域发展向协调迈进的积极信号。

    全国各省份的2012年GDP增长目标陆续发布,区域经济发展凸显了“中西部持续提速、沿海东部集体降速”的特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国际环境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要求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增长速度,对外传递了区域发展向协调迈进的积极信号,东部省份主动调低GDP增速对寻求经济转型可谓机遇大于挑战。

    “西高东低”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据本报记者综合比较各省份GDP增速目标发现,相较于2011年,只有山东、浙江、广东、福建4省份调低了目标值,而陕西、吉林、广西、湖南、内蒙古、新疆、云南和贵州等8省份调高了GDP增速目标,其他地区则保持目标增长不变。

    在2012年GDP预期增幅排名中,共有10个省份确定目标低于10%(含10%),其中上海、北京以8%增速预期排名居后;海南、内蒙古、贵州、重庆、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均提速,增速预期高于13%。

    “2012年各省份的GDP预期增速都高于十二五确定的年均7%的增长目标,发展态势相对乐观。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各省GDP预期增速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对外传递了区域发展向协调迈进的积极信号。

    黄征学认为,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正为东部地区改变外向型发展模式带来机遇,在全球经济进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东部地区主动调低发展目标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继而寻求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调结构、转方式”也是中西部省份共同面临的发展要求。在黄征学看来,之所以中西部普遍对GDP增速报以较高预期,除其经济发展模式对外依存度较低外,利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则是主要原因。

    “寻求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明确要求,承载全国GDP总值半数以上的东部地区主动降速,有助于全国经济高质均衡发展。 ”黄征学表示。

    增速下降利弊皆存

    东部地区主动调低GDP预期增速,势必对“调结构、转方式”带来利好,不过社会上也有因投资下降、经济减速造成就业压力而担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对本报记者表示,在2012年全国新开工700万套保障房的政策利好下,投资不会出现大幅下降,经济整体形势乐观,其中GDP预期增速下降并不会对就业环境带来较大冲击。

    “东部省区不仅承载着过半数的GDP,同样也是就业人口集中地区,尽管调低增长预期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要区别对待。 ”张文忠认为,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制造业正逐渐退出,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比重持续升高,这对就业人员的需求相较以往有所改变,对较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

    “此外,GDP降速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张文忠强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资源能源的紧缺态势越发凸显,各省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大,而调低GDP增速预期,不仅可以减缓压力,还可为结构调整带来更大空间。

    对此,黄征学也认为,东部省份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8%的GDP预期增速有助于东部的集体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主动呈现放缓趋势,而亟待寻求新增长动力的东部地区已然进入这一阶段。 ”他表示,东部地区调低GDP预期增速,不仅不会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形成实质性不利影响,反而有助于加速转型升级,可谓机遇大于挑战。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