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时间:2017-05-12 04:53:53  来源:  作者:牛娟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其中再次强调了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事实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最早于1993年出现在中央文件中。近年来,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中都在强调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不久前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不例外。“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提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工行业内人士表示。

    “应该说,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具有紧迫性。”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研究员王元龙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而且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他进一步表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构造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水平,无论对于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体系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强调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就能够根据资金市场状况自主决定资金供给和资产运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过去那种由于对国有企业信贷软约束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所造成的风险。

    我国自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到目前为止没有市场化主要是在三方面:一是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二是对农信社有最高贷款利率上浮2.3倍的限制,三是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各种意见反馈和公开信息看,当前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最主要原因是有关方面担心银行改革还没有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一旦放开可能会出现不正当竞争,从而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适逢其时。”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基本平衡,利率保持较平稳水平,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不会导致市场利率的大幅度上扬。加之目前我国利率形成的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利率已经或基本接近市场化,这些都表明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目前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

    在谈到“十二五”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时,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十二五”规划纲已明确了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着手点,即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王元龙就此表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配置的基础;而基准利率又是利率体系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基础和参照。因此,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无疑把握住了重点。”

    在具体推进上,有专家建议,可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保值增值需求。同时继续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贷款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存款利率上浮可首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的金融机构中试点,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这样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此外,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须积极面对利率市场化趋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建设步伐。要加强市场基准利率建设,逐步弱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简化存贷款基准利率档次,扩大中长期及大额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理顺市场利率体系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完善货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扩大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增强市场的约束力,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宽交易主体从事交易的品种限制,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而作为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治理,努力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尽快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牛娟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