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科技创新能否成为开启中国现代农业大门的“金钥匙”?
  • 科技创新能否成为开启中国现代农业大门的“金钥匙”?

    时间:2012-03-07 00:00:00  来源:  作者:

    在中国东北城市沈阳,洋品牌的蔬菜种子按粒卖,一粒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国产的种子是按袋卖,一袋几元或几十元。农业专家表示,二者相差这么大,主要是由于中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粒种子的巨大价差,折射出中国农业对科技创新的渴求。

    有“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已被外国种子“攻城略地”,90%以上属于国外品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优先”,种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谁掌握种子,谁就掌握农业生产的源头,从源头提高自主创新是走向现代农业的第一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中国已经走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对照,今年报告中有关“三农”的表述增加了专门论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章节。

    “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说明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说。

    新年伊始,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就为今年的“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一表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重申。

    在四川优百万畜牧公司的一个养殖场,记者看到,占地400亩的标准化的养猪舍,有统一的蓝瓦白屋,整洁卫生。当地70多个农民成为了公司里的工人,家中小院已不再养猪。

    “我们有2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每年科技投入200多万元。”总经理李泽良说,但种猪是从加拿大进口而来,由于抗病能力强、产出率高,不得不高价引进。

    他说,中国生猪养殖的未来在于规模化养殖,通过科技创新培育自己的新品种,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人口多、耕地少、淡水资源缺乏、农业劳动力下降……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缺陷”,依靠传统的通过消耗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的农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很难想象有着13.7亿人口的中国会遭遇怎样的粮食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说,因此,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单产能力,这就对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倒逼”压力。

    正在此间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纷纷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细化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听取来自一线的声音和建议,尽快开启科技兴农的大门。

    比如,确保粮食安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但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妇女儿童老人的留守现象,年轻文化较高的农民出去打工了,科技兴农依靠谁来完成?此外,中国农村经营的主体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在这种小、散、乱的模式下,又怎样保障现代农业需要的规模和高效,更难谈食品安全。

    目前,中国有2.3亿农民离开了本乡本土,来到城市里打工赚钱。来自辽宁的一项普查数据显示,这个省的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仅占14.02%,绝大部分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来自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迎接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翠芳说,她所在的村里,种地的农民年纪在60岁以下的都少,有的土地甚至没人种。“10多年前一亩闲地也没有,如今已经有17亩土地撂荒。”杨翠芳说,今年她向全国两会提交一份建议,以尽快改变土地撂荒的现象。

    “这些都是制约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是全方位和系统的改革及推进。科技只是一把 钥匙 ,门打开后,如何进门走路是个长期问题。”李成贵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经济学家郭晓鸣认为,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之困,亟须解决农民素质问题,这是三农的“短板”。他建议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其为主体创造新的有效农业技术需求。


    “科技成果不是停留在文件和报告中,而应 长在地里 。”全国人大代表张文成建议:尽快实现机械化科学种田,让广大农民手中的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使广大农民成为入股社员。

    “这样才能增产增收,实现农业安全、高效的目标。”他说。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三农上投入不断增加。去年,中央财政在“三农”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839亿元。今年拟安排12287亿元,比去年增加1868亿元。代表委员们建议,财政投入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