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粳米市场继续高位运行可能性大
  • 粳米市场继续高位运行可能性大

    时间:2012-07-18 00:00:00  来源:  作者:

    2011年的稻米市场,走出的曲线并不怎么漂亮,三大品种中只有早籼稻涨势不止,中晚稻到收购后期已经上挺无力,而粳稻更是前几年走势的一个大逆转,从上市开始就高开低走,原粮收购市场十分冷清。

    进口米冲击市场对粳稻影响有限

    2012年春节一过,中粮的一则消息成为改变今年稻米市场走向的开始。2月20日,中华粮网发布了一条简讯,简讯内容如下:有消息称,中粮国际已经从巴基斯坦进口了20万吨左右的长粒型籼米,入关价仅在1.7元/斤左右,深圳港已经陆续到货。自此,我国进口国际大米的序幕缓缓拉开。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一年的进口大米量只有57.17万吨,而2012年1-4月共进口大米53.61万吨,仅4月份就进口大米29.87万吨,除此之外,有消息称,通过广西和越南的边境贸易流入我国境内的越南大米每月在6万吨左右。而越南米、巴基斯坦大米的到港价十分低廉,5月中下旬,越南米到港价只有1.62元/斤左右,和国内早籼米价差已经在0.2-0.3元/斤,对中低档早籼米市场冲击很大。3月中下旬,我国广东等沿海销区进口米泛滥,籼米价格连续下跌,4月份,进口大米的影响开始波及产区,形成了成品米从销区向产区回流的怪象。整个籼稻米市场受到拖累,米厂停产现象普遍。

    从中华粮网5月中旬举办的销区产销调研结果来看,进口大米影响最大的是国内中低档籼米市场,来自江西、湖南的高档米虽然受到波及,但消费者需求刚性,价格和走货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来自东北的粳米也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现在中低档米因进口米掺配口感下降,优质米还是比较受欢迎。

    轮换补库计划进行有效提振市场

    2011年11月,国家下达了中央储备粮补库计划,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宁夏6省以轮换名义收购补库粳稻321.91万吨,其中黑龙江收购比例超过了50%,截止3月末,补库计划已经圆满完成,黑龙江政策性粮收购入库量趋于饱和。据调查,2011年我国粳稻种植面积在8400千公顷,产量达到6475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经过半年多的消耗及随着国家政策性粮收购持续,从5月开始,我国东北地区粳稻收购难度逐渐加大,且5月正是插秧的关键时期,农户也无心卖粮,主要粮源都掌握在大型粮企和农民经纪人手中,粳稻价格逐渐抬高,建三江米企普通圆粒粳稻的收购成本也从3月份的1.34-1.36元/斤涨到了7月的1.47-1.49元/斤,普通圆粒米出厂价也从1.98-2.0元/斤涨到了目前的2.08-2.1元/斤。

    2011年12月,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接到向南方主销区调运108万吨粮食的转库计划,确保粮食产销供给不脱销、不断档,稳定粮食市场价格。截至目前,这108万吨粮食已经全部运到成都、西安、昆明、北京、沈阳等粮食主销区。

    淡季来临政策、消费不支撑稻价大幅上扬

    进入7月后,各大院校都陆续放假,大米消费进一步走弱,且因为天气炎热,大米保管难度增加,销区贸易商进货量较少。同时,粳稻价格目前已经保持高位运行,结合当前市场米价,企业加工利润仍十分低下,企业购销转为谨慎,综合供给和消费来看,我国稻米的传统消费淡季已经来临。

    另外,从5月开始,华粮开始拍卖10年产粳稻,截止到7月中旬,黑龙江省储拍卖已经持续进行6期,7月20日将进行第七次拍卖。除此之外,哈尔滨市级储备及其他米企的拍卖也将进行。虽然这几次粳稻的拍卖底价都比较高,但随着市场投放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仍会限制稻价的上涨幅度。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粳稻市场基本面较为紧张,但结合市场供需状况及国家政策方向,同时考虑到粳稻市场价格走势,我国粳稻米市场继续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购销清淡的局面短时间内也难以扭转,后市风险依然存在,稻米加工企业的春天还远未出现。

    来源:中国粮油网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