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浅议食糖行业标准体系与质量安全管理
  • 浅议食糖行业标准体系与质量安全管理

    时间:2011-04-13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国是世界第三产糖大国,广西又是产糖第一大省,产糖量连续名列全国榜首,2009/2010年榨季糖产量约为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300万吨的60%;同时,广西食糖产业无论从规模、产量、结构、质量等方面都引领全国糖业的发展,现在有19家食糖企业20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使广西成为荣获食糖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省份,广西食糖产业在全国确立了龙头地位。目前,广西有56个县(市、区)种植甘蔗,蔗区人口2600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55%,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主要靠种植甘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有21个县财政收入50%以上来自糖业税收。可见,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战略性地位。

    1.我国食糖标准体系构成及标准中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我国食糖的技术标准发展经历了近40年的历程,逐步建立了以基础标准和产品标准为主的食糖标准体系。食糖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主要包括: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GB/T9289《制糖工业术语》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糖产品是指以甘蔗、甜菜或原糖为原料,经提取糖汁、清净处理、煮炼结晶等工序加工制成的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以及经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冰糖(单晶冰体糖、多晶体冰糖)、方糖、冰片糖等。

    1.2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主要包括:

    GB317《白砂糖》;

    GB1445《绵白糖》;

    QB/T2343.1《赤砂糖》;

    QB/T1173《单晶体冰糖》;

    QB/T1174《多晶体冰糖》;

    QB/T1214《方糖》;

    QB/T2685《冰片糖》;

    QB/T2684《甘蔗糖蜜》;

    GB317《白砂糖》将白砂糖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四个等级。

    QB/T2684《甘蔗糖蜜》适用于从糖膏里分离出来的最终糖蜜作为酒精、酵母、味精等产品生产原料的甘蔗糖蜜。

    1.3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主要包括: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3104《食糖卫生标准》;

    GB15203《淀粉糖卫生标准》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检验方法标准

    GB/T5009.55《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QB/T2343.2《赤砂糖试验方法》

    1.5食糖生产企业规范

    CNCA/CTS000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糖企业要求》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9538《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建议放1.1

    鉴于制糖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食品安全,除在高风险食品控制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CNCA/CTS0009技术要求还特别提出了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原辅料控制、与产品直接接触内包装材料的控制、硫漂等加工过程的控制,强调组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危害控制;突出合理制定工艺与技术,加强生产过程监测及环境卫生的控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最终消费者食用安全。

    2.食糖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2.1原辅材料的控制

    目前,食糖企业生产的原料标准有:GB/T10498《糖料甘蔗》和GB/T10496《糖料甜菜》。

    要保证食糖产品的质量,首先要保证原料蔗的质量。作为制糖的原料蔗,田间锤度要求达到20或蔗糖分13.0%以上,同时要求去除异物和杂质。所以,蔗糖分和夹杂物含量是监控糖料蔗的指标。另外,蔗区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食糖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必须建立蔗区的环境检测监控网络,严格监控各类污染物在蔗区的排放情况。蔗区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氟化物污染、重金属飘尘、酸雨等。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无机有毒物(如各类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等)、有机有毒物(如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和病原体(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禽畜污水中含有病毒、病菌和寄生虫等)。土壤污染的发生主要是施肥、施药和污灌等三大途径。在这些污染中,农药、重金属和酸雨污染是主要的,必须特别重视,要树立蔗区监控观念,加强对蔗区环境的监测和防控。通过监控,促使种植者采用清洁种植技术。尽可能利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控制甘蔗病虫害;尽可能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合理使用化肥等等。切实从原料甘蔗生产环节上确保食糖产品质量,提高食糖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如在糖蔗的生产过程中统一规划蔗区,统一供应蔗种、肥料和农药等,并通过对甘蔗中农药残留和环境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研究农药分子在甘蔗植株内的吸收、传导、代谢规律,以及在环境中的吸附、淋溶、迁移、降解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农药如硫磺胶悬浮剂在原料甘蔗中的使用,以降低食糖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2.2生产环节的控制

    在加工环节,从压榨、澄清、煮糖到干燥,由于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外来水源,以及一定的辅料如石灰、硫磺、磷酸和助剂聚丙烯酰胺,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影响食糖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而要加强这些环节的监控。现有的标准有:GB3150《食品添加剂硫磺》(2010年已有征求意见稿)、GB3149《食品添加剂磷酸》、GB17514《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

    如在澄清阶段,加入的澄清剂硫磺、石灰和糖用助剂(絮凝剂)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在煮糖阶段,糖用助剂(消泡剂)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可能超标,还有可能因滤袋破损,异物进入糖浆中;在干燥阶段,空气中的灰尘又可能进入糖品中等等。因此,要加强对加工用水、加工用辅助材料、各类糖用生产助剂的相关检测,以合理调控生产工艺参数,保障生产加工的安全卫生。包括食糖的生产加工不得使用变质发霉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辅助材料,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3包装环节的控制

    有效控制场所卫生、个人卫生、设备卫生,有效监控包装袋质量,预防交叉污染。

    2.4检测环节的控制

    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监控,以确保食糖产品的卫生安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食糖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思考

    3.1转变过程监控观念

    制糖企业应转变过去认为质量控制只是单纯生产加工过程控制而不是全程监控的观念,转变过去只强调少数主要指标而不注重指标参数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观念。如制糖工艺中,白砂糖质量的两个关键性指标色值、混浊度取决于在制品糖浆的质量,而糖浆的质量又取决于甘蔗新鲜程度和混合清汁的质量。再如,影响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留量的首要因素是生产过程中加入的二氧化硫的数量;但同时它还受到甘蔗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由于澄清工艺技术条件掌握不好,如中和pH偏低或二次加热温度偏低、或波动大等,清汁中残留较多的溶解性亚硫酸氢钙,导致在基本相同的工艺流程和条件下,白砂糖残留二氧化硫量会明显增多的现象。

    3.2我国食糖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比较

    我国现行的精制白砂糖和优级白砂糖以及一级白砂糖的标准分别达到国际糖品法典标准的白糖、耕地白糖标准。但是,我国的精制糖、优级白砂糖产量只占总产量的5%以下,其他的食糖是一级白砂糖,因此,从总体水平看,目前我国食糖标准仅仅达到国际耕地白糖的标准水平。

    从提高国际竞争力考虑,提高标准是提高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拓展市场,抵御国外食糖冲击;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考虑,提高标准是食糖质量安全的保障。因此,提高我国食糖标准势在必行。

    3.3加快制定食糖行业的加工助剂标准

    按照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食品用加工助剂是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这些物质应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C.1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不含酶制剂)及附录C.2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超过这个名单范围的,应该按照《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卫生行政许可。

    随着食糖行业加工助剂的增多,食糖行业中所需的石灰、消泡剂、灭菌剂等标准欠缺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应加快制定食糖行业的加工助剂标准,让企业的生产有依据可循,消除加工助剂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让产品的安全得到确实保障。

    来源:云南糖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