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核能危机的反思 太阳能产业最好的机遇?
  • 核能危机的反思 太阳能产业最好的机遇?

    时间:2011-04-07 00:00:00  来源:  作者:

    全球第四大太阳能市场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日本光伏市场蓬勃发展,日本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之一,同时也算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日本对光伏产业的鼓励不仅来自国家政策、法律措施,还有由政府制定的完善的发展体系。日本政府着重于技术研发、示范工程、实证研究、法律法规以及光伏系统发展的宣传措施。由经济、贸易和产业部和环境部共同努力,使得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取得瞩目的成绩。经济、贸易和产业部主要负责推动光伏系统的技术发展以降低成本并加速光伏技术的推广。

    太阳能产业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94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就出台了对屋顶太阳能安装系统的资金补贴,直到2004年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04年以后,政府几乎取消了所有的补贴使得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需求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日本本土企业如夏普、三菱、京瓷、松下以及三洋等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2009年以来,日本政府又重新开始实施慷慨的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以大力推动该国的可能生能源发展。这使得2010年日本成为仅次于德国、意大利、美国之后的第四大光伏市场,并且看起来在未来这个势头还将保持下去。日本光伏安装成本相对较低,越来越接近电网平价水平。同时,风能发展缺乏使得太阳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选择。虽然日本几乎没有大型的光伏安装系统,但是屋顶太阳能系统的安装量非常可观。

    多晶硅供应受到影响

    日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大部分在日本国内市场出售,其中一部分多晶硅销往海外。这次地震造成三洋、松下、夏普停产。虽然设备损坏情况并不严重,但基础设施受到一定影响。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来修复电网,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修复道路以及北部的口岸。

    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Vishal Shah表示,此次在日本发生的地震将为太阳能产业带来一系列强烈的余震,尽管短期内可能削弱供需前景,但将改善太阳能领域长期的政策前景。巴克莱预计欧洲目前不会立即改变光伏发展政策。但长期来看,美国、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可能会考虑更多地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发电技术。短期内,Shah预计此次地震对整个太阳能供应链都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对整个的日本经济也将有一段时间的影响,可能导致光伏组件出货量减少以及短期定价出现问题。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Ahmar Zaman早些时候表示,2011年日本的需求达2GW,在地震后,Piper Jaggray预测这一数字将减少到1GW。

    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对日本光伏产业的破坏情况做出了评估。简单说来,该公司认为除了工厂设在福岛的多晶硅制造商M.Setek受到重创,其他的制造商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M.Setek只是日本第三大生产商,排在前两位的是位于日本西部和中部的Tokoyuma和三菱,因此并未遭受重大损失。同样,位于福岛的M.Setek的硅片工厂也受到影响。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多晶硅产量占世界的10%左右,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在日本西部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厂毫发无损。普华永道可再生能源部的负责人Daniel Guttmann表示,“由于市场上有足够的多晶硅供应,所以这种规模的短期缺货现象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多晶硅价格在过去数月持续上升之后继续保持上涨。”日本以外的多晶硅制造商,如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MEMC电子材料公司的股价自地震之后就一直上涨。

    笔者就此次地震的受灾情况等问题采访了京瓷和友达,京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京瓷在日本的太阳能电池工厂在日本的滋贺县和三重县,离震源较远,均未受到直接影响。截止3月22日17点,京瓷集团全体员工确认平安。在生产方面,位于东北地区的京瓷株式会社福岛棚仓工厂仅有部分建筑和设备轻度受损。该工厂生产的是PHS终端和基站,并已于3月15日恢复部分生产。在生产晶体元器件方面,山形县东根市的京瓷金石山形株式会社出现了部分建筑和设备轻度受损的局面,但该工厂已于3月22日恢复部分生产。而另一家位于东京都八王子市的京瓷金石赫兹株式会社,在震后则一切运行正常。最后,在光学原件方面,位于东京都青梅市的两大工厂——京瓷光学株式会社千濑工厂和京瓷光学技术株式会社总社工厂,均在3月16日恢复生产。

    而友达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针对日本大地震,友达已在台湾总公司及日本子公司成立紧急应变中心。其日本子公司M.Setek多晶硅生产基地位于日本福岛县相马市,就目前了解及掌握的状况,人员及厂房设备等结构体均安全,初步并无重大损害,未受到地震及海啸冲击。至于厂区复工时间则将视当地公共设施如水、电、瓦斯等供应的恢复状况而定,目前仍无法预期。M.Setek 2010年第四季营收约占友达合并营收的0.3%。

    核能危机的反思,太阳能产业最好的机遇?

    2008年的数据显示,世界上5.8%的能源由核能提供。而光伏发电、光热、风能以及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总和只占全球能源供应的0.7%。在经历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的政府表示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清洁能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我们的能源供应更加安全。

    德国默克尔政府将延长德国核电站使用寿命的申请搁置三个月,待安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再做决定。之后又宣布关闭七座1980年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在一份声明中,默克尔表示,核电是一种通往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技术,该言论可能暗示德国政府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加快寻找代替核能的可再生能源。瑞士政府也提出了搁置核电站更换的申请,并下令对现有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同时,中国政府也表示将全面审查在建的核电站并严格审批申请建设的核电站。

    日本核灾难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太阳能产业有机会成为能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主要集中在这两部分:首先,住宅电力安全的需求将增加。这将使家用节能产品和家用发电产品的需求激增,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需求将明显上涨。其次,随着日本重建其公用事业规模的电力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再次成为受益者。

    日本重建公用事业规模的电力系统所带来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当然,太阳能本身不可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但由于重建计划的必要规模,即使太阳能只有机会对新的电力需求提供一小部分的帮助,也将对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需求做出极大的贡献。

    关于日本未来能源发展的争论才刚刚开始。日本对核能的严重依赖以及本国自身能源的匮乏都将使该国的目光投向可再生资源,而太阳能将会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灾后重建

    自2009年1月起恢复了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之后,日本太阳能光伏市场快速增长。就在地震发生的几天前,SunPower宣布与东芝签署48MW的合约,为东芝在日本的太阳能业务提供住宅用太阳能电池板。但该公司拒绝对SunPower在日本灾后重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中国的厂商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块肥肉。尚德、晶澳、英利、阿特斯等公司都先后进军日本市场。由于日本光伏企业占据地理优势以及日本民众对民族品牌的认同感,日本光伏企业在该国光伏市场上的份额处于绝对优势,但中国厂商进军日本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英利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表示,由于日本政府09年才重新对家用太阳能系统发放补贴,所以英利也是近两年才进入日本市场。屋顶项目占日本光伏系统的80%,所以终端消费者尤为重要。英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让消费者认识和了解英利这个品牌,通过赞助世界杯和拜仁慕尼黑球队等举措,让日本消费者对英利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寻找日本本土的合作伙伴以及计划设立分公司,让英利对打开日本市场充满信心。对于此次日本地震对光伏产业所产生的机遇,该负责人表示,英利早就对日本市场有着长远的发展计划,并不会受此次地震影响。目前在欧洲光伏市场中国企业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被日本企业所占据,日本企业在与中国光伏企业的较量中已经处于劣势地位,而这次地震将会使得日本企业丧失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造就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巨大机遇,怎样抓住这个机遇,那就要看中国的光伏巨头们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附录:日本著名的光伏企业

    夏普

    夏普公司以其电子产品和全球最高的太阳能组件收入闻名于世。虽然夏普的晶硅电池组件的质量被认为是最好的,但与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竞争对手相比没有成本优势。

    三洋

    尽管在电子市场的竞争中,三洋不低其本土的竞争对手索尼和夏普,但其在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其HIT技术型太阳能电池板拥有最高的品质的转化率。

    松下

    在收购三洋之后,松下改变战略成为一个绿色产品销售的竞争者。松下是世界上最大的等离子电视生产商,计划为发展绿色建筑投资10亿美元。松下把自身的绿色优势与三洋公司结合推出一种完整的环保家居产品,包括太阳能、LED照明和能量存储等设施。

    京瓷

    京瓷是日本第二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公司,也是最早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公司,早在1975年就研制成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三菱

    三菱也是日本老牌的太阳能公司,拥有太阳能组件和系统业务。该公司以其高品质的太阳能电池板闻名,并以已进军美国市场。但由于市场扩张的野心不够而导致份额流失。

    三井

    收购了Sunwize公司以后,三井在美国也拥有了自己的太阳能系统业务。

    东芝

    东芝以其全球领先的核电设备和电子产品闻名于世,现在也决定发展太阳能EPC业务。这项发展策略与其他全球性企业集团进军太阳能产业的领域不同。像韩国的三星、LG、韩华和现代等都是进军晶体硅组件市场。而东芝则想要利用其在太阳能EPC业务的经验进军智能电网业务领域。

    本田

    日本的汽车巨头本田也加入了太阳能市场的竞争,销售基于CIGS技术的薄膜电池组件。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