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药品“降价死”板子该打谁?
  • 药品“降价死”板子该打谁?

    时间:2017-05-13 15:53:08  来源:  作者:李世荣

    前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可问题是,降价过后有些药在市场上就很难看见了。


    有消息称,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国家为治理虚高药价,确保老百姓买得起药,一直坚持药品降价等政策措施,使一些药品价格明显下降。但由于药厂、药商和国家大玩“躲猫猫”游戏,你降价这些药品我就不生产、不零售,让其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这种所谓的“降价死”成了不良药厂、药商抗拒政府降价的“法宝”和“潜规则”。

    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何在?上述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的分析认为关键在于: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由于市场上高低价药并存,部分药商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自然趋高弃低。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如果药品不能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便停止生产这种药品。三是药厂放弃薄利多销,导致“降价死”。

    不难看出,所谓“降价死”的三大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就是部分药厂、药商、医生受利益驱动而不愿生产、不愿售卖、不愿开降价药品。根据这一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这些药厂、药商、医生可以主宰降价药的命运,这就叫人纳闷了:我们的相关监管部门为何任凭部分药厂、药商、医生决定着降价药的生杀大权?

    从这点来看,把药品“降价死”完全归责于部分药厂、药商、医生身上,有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政府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封杀、惩处这些药厂、药商和医生,确保降价令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此而言,药品“降价死”的关键是监管、查处不力,让药厂、药商、医生有机可乘,使降价令变为一纸空文,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

    实际上更严重的是,很多“降价死”的药品并没有真正“死”掉,而是换个名称又“活”了过来,且价格上涨。原因无他,还在于:医疗卫生单位仍未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而持续不断的药品降价令大大压缩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生存空间,迫使他们不得不和政策“躲猫猫”。

    由此看来,要想真正解决药品“降价死”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必须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属性,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使药价回到合理价位;同时要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对故意扰乱国家药品市场、抗拒国家药品降价令的行为严惩不贷,这样才能根本杜绝“降价死”现象的出现。

    来源:解放牛网 作者:李世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