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重建“三秦要道”振兴渭南物流
  • 重建“三秦要道”振兴渭南物流

    时间:2011-04-25 00:00:00  来源:  作者:

    3月28日,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2012~2020发展改革规划课题小组郝渊晓教授一行前往渭南市进行物流业中长期规划调研工作。参与此次调研的有课题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陕西省发改委经贸处王孝奎,西安邮电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朱长征,《现代物流报》驻陕西记者站站长温格林,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郑广文、硕士康俊慧。

    调研组一行与渭南市发改委领导、渭南市相关单位及代表性企业就渭南市物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渭南市发改委副主任石杰,渭南市发改委外经商贸科科长冯朝来,副科长朱芙蓉、魏周练。与会单位有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粮食局,潼关物流港、潼关县经发局。参会企业有渭南八鱼油脂有限公司、渭南稼丰物流公司等。

    座谈会上,石杰副主任介绍了渭南市总体情况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设想,各单位、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谈了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规划的期望。

    基 础 良 好

    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是东西部的交会点,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现辖一区、两市、八县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渭南境内交通发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323.4公里,全市道路通村率达到100%,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

    近年来,随着渭南市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渭南市物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商贸流通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商业业态也日趋丰富。渭南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完善便捷的交通设施网络更为发展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奠定了基础。渭南市充足的土地储备又为发展大占地面积的物流项目提供了建设用地保障。渭南现已建成白水苹果、韩城焦煤、大荔果菜等一批物流中心与物流企业,年产值达到52亿元。与此同时,一大批物流产业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合 理 规 划

    座谈会上,石杰副主任介绍了渭南市关于“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设想和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以市域物流为基础,拓展“西安-咸阳大都市”、“关中-天水”、“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物流为重点,以融入国际物流为方向,建立市县两级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培育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把渭南建设成为秦晋豫三省通衢,辐射西部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中的区域性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

    主要布局。依托渭南陆空路口岸,打造和完善渭南交通网、互联网、物联网三大平台,重点建设渭南陆港物流、卤阳湖空港物流、潼关陆水港物流等园区,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及科技、金融、外包、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物流核心区。

    空间布局。构建以市区为主中心的物流枢纽,潼关、韩城、富平、大荔为副中心,蒲城、澄城、合阳、华县、华阴、白水为支撑节点,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及农村物流站点四大层次节点为载体,形成相互协调、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重大项目。全市重点建设一个枢纽园,10个综合专业区,80个物流中心,150个配送中心,总投资约1000亿元,重大项目有渭南物流园区、渭南卤阳湖·富平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富平物流园区、潼关物流港、韩城物流园区等。

    存 在 问 题

    尽管渭南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资金问题。渭南市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农业生态区之一,而粮食行业作为微利行业,缺乏投资主体,制约了渭南市粮食流通的发展。资金的缺乏还影响着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完善。

    政策问题。目前渭南市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土地、金融、税收、资金、交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例如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需要大量土地,而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过长、土地使用费太高已成为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观念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观念的滞后使一些现行体制、政策、标准等难以符合物流业的发展。观念的滞后还表现为物流业范围的狭窄、功能的单一以及管理方式的粗放。目前渭南市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还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日常管理也较为粗放。

    人才问题。新建的物流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工作等都需要大量人才。但目前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还难以满足渭南市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来源:现代物流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