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外贸发展状况浅析
  • 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外贸发展状况浅析

    时间:2012-05-30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高速增长,行业外贸业务发展迅猛。去年,众多生产企业的出口额都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繁荣背后却有重重隐忧,行业外贸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萧条的形势下,广大企业纷纷加大了外贸业务的拓展力度,使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等不良行为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危害着行业的发展。2月底至3月初,本刊记者前往台州,就当前行业的外贸话题对部分生产企业进行了采访,倾听大家对当前行业外贸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看法。

    高速增长

    据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外贸部亚洲区总监金吕燕介绍,新杰克去年缝纫机出口金额近一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50%,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杰克继2010年缝纫机出口金额比2009年翻一番之后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据金吕燕说,新杰克的缝纫机出口自2006年起进入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自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下半年起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他同时指出,新杰克近年来缝纫机外贸出口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潜心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代理商的综合实力、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市场一恢复就取得显著成效。”金吕燕说。

    作为近年来行业发展势头最好的企业之一,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的外贸业务增长也极为迅猛。据总经理林雪平介绍,美机的外贸出口自2008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当年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去年,美机的出口金额为1 5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林雪平说,美机今年外贸目标是“争取两千万美元,确保一千八百万美元”。向来在外贸业务方面有上佳表现的浙江佳岛缝纫机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额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一千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缝制设备制造之都”,台州地区缝制设备产业的外贸发展也最为迅猛。而台州地区的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椒江区。此次在台州采访期间,椒江区外经贸局向本刊提供了近三年椒江缝制设备出口总额及增幅和近两年该区缝制设备对各大洲的出口金额及增幅。


    目前中国缝制设备出口市场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增长快速而稳健。非洲市场则大起大落,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近一倍,2011年却大幅下滑,出现负增长。

    竞争加剧

    当本刊记者为作这个报道而向一批企业的外贸部负责人预约采访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准备启程出国考察市场。由此可见,在国内缝制设备市场不振的当下,广大生产企业纷纷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

    谈到行业外贸近年来的主要变化,林雪平脱口而出:“利润越来越低。”林雪平的这一说法极具代表性,其他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有相同的反映。而显然,导致外贸出口利润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就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尤其当前,企业为寻求销路,将更多的产品推向了海外市场。比如,在市场容量巨大的印度,近年来竞争极其惨烈。“市场做烂了”这是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印度市场时的说辞。据悉,目前在印度市场上,年销售额过百万美元的中国品牌就有十多个。印度市场品牌太多,对品质要求不高,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特点饱受业界诟病。此外,作为最大的外海缝制设备市场的巴西,目前主要以贴牌为主,竞争也很激烈,是很容易爆发价格战的市场。

    浙江莱克缝纫机有限公司多年来外贸业务发展稳健。“莱克自创立之初就重视外贸业务的开展,早在2004年就成立外贸部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莱克公司总经理阮明明如是说。据阮明明说,在莱克开始做外贸的时候,行业内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为数不多,外贸发展空间很大。“目前稍有规模的企业都有自营进出口权,还有很多从大企业出来的外贸人员,自己开办外贸公司,海外市场因此竞争不断加剧”,阮明明说。

    据了解,金融危机期间,行业个别企业在出口产品中混进一些以旧翻新的机器,造成很坏的影响。这显然是欺诈客户的不当竞争。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在零件采用方面以次充好,甚至使用了报废的机壳。这些不良行为坏了中国品牌的名声,对行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面对当前海外市场价格战四起的严峻形势,众企业有关负责人都表示要尽量避免价格战,坚持走品牌、品质发展道路,同时,紧跟全球服装产业转移的格局和趋势,积极开发新的市场。

    困难重重

    对很多企业来说,尽管近年来外贸业务发展迅速,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但大家还是把外贸业务当作了“配角”。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说目前做大外贸是无奈之举, “只能养养工人”、“没钱赚”。事实如此,目前中国缝制设备产品出口利润非常微薄,有些企业部分产品甚至是亏本甩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出口产品长期以来始终是以量大面广的中低端产品为主。

    多年来,中国缝制设备出口创汇总额不断快速提升,但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增加,尽管出口产品单价逐年提高,但其提高的幅度远远小于数量增长的幅度。中国缝制设备的品种和档次在总体上尚未实现质的转变。时至今日,在国际缝制设备市场上,中国产品尚未完全摆脱“地摊货”的形象。对此,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金吕燕深有体会。他说:“目前国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不高,高端产品和机电一体化产品多用日本品牌。”

    除了品牌形象难以提升、无法摆脱低价竞争的致命困境。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外贸发展还面临着市场需求萎缩、汇率异常波动、贸易壁垒、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等诸多不利因素。

    对整个行业外贸发展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无疑是欧美经济不景气及其造成服装的需求不旺,导致缝制设备市场需求萎缩,加之国内市场萧条,使外贸竞争加剧。

    一些国家时常发生的汇率异常波动是行业外贸发展一个很大的风险。比如,去年四季度印度卢比突然贬值,汇率从1美元兑45卢比骤增至1美元兑54卢比,贬值两成多,导致客户拖欠中国厂家货款,而同期国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在不断升值,时间一长,就会造成损失。“现在外贸回款风险指数越来越高了”,金吕燕说。

    贸易壁垒也是国内企业在开展外贸业务时必须提防的风险。据阮明明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内陆费用”,金融危机期间一个集装箱为1 000多元,危机之后突然暴涨数倍,目前仍处在3 000多元的高位。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比如中东地区的动荡、伊朗核危机等都是行业外贸发展的潜在风险。

    此外,出口企业还需要注意海外市场的一些可能诱发风险的特定因素。比如印度某些地区气温很高,会导致台板开裂变形,客户可能因此向厂家索赔。再比如,海运时间过长到巴西要60天左右,如果产品包装不好或者材质不好,时间长了,机器会生锈,或者因货物叠加挤压而发生变形,同时,机器的内应力会发生变化。

    总之,海外市场的风险多多,企业发展外贸业务要慎重,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要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以规避风险。

    据椒江区外经贸局局长邱家正介绍,在椒江2011年出口商品中,缝制设备居第三位,今年可能会退居第四位。他指出,当前国内缝制设备行业的外贸发展困境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客观上主要是市场需求萎缩和部分国家汇率异常波动等问题。主观上首先是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缺乏战略眼光,虽然发展多年,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其次是企业长期以来不注重品牌建设;再次是企业对市场拓展缺乏信心。邱家正表示,长此以往,国内缝制设备行业的外贸前景堪忧。

    林雪平认为,目前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一部分不负责任的企业把品质降低,影响了中国品牌的声誉。“未来五年,如果不转变发展模式,不提升出口产品的利润率,整个行业将陷入危险境地”,林雪平说。

    来源:中外缝制设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