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氨纶行业整体形势看好 未来走向何方
  • 氨纶行业整体形势看好 未来走向何方

    时间:2011-04-20 00:00:00  来源:  作者: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学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在我国一直被简称为“氨纶”。1937年,氨纶首先由德国人研制成功,到1959年,美国的化纤企业成功实现了氨纶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氨纶具有高度弹性,能够被拉长6~7倍,并且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实际上,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氨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少量地掺入织物中。这种纤维既具有橡胶性能又具有纤维的性能,多数用于以氨纶为芯纱的包芯纱,称为弹力包芯纱。目前,氨纶被广泛使用在针织品、绷带、袜子、内衣、牛仔服等领域中。

    1989年,我国烟台一家纺织企业率先在国内开始了氨纶的生产。现在,氨纶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干法纺丝、熔融纺丝、湿纺纺丝、化学反应法这四种方法。但是,不论哪种生产方法都无法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如今已经拥有年产35万吨以上氨纶的生产能力,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大氨纶生产国。

    芝麻开花:氨纶行业整体形势看好

    我国纺织行业对氨纶纤维的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全行业的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速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0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氨纶企业共用76家。同时,氨纶企业的平均规模远超过纺织全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也就反映出我国氨纶行业内大型企业众多,优质产能云集,落后产能所占比率较小,整个行业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健康的。

    2010年上半年,我国氨纶行业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解除,氨纶产品的出口量并没有显著的增加。所以,氨纶纤维的价格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而这个时候,氨纶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价格却仍然维持在高位。这就造成了整个氨纶行业,原材料跟成品价格倒挂的不正常现象。随后,氨纶生产中所需要的另外两种重要原材料异氰酸酯(MDI)、二羟基丁烷(BDO)的价格也开始逐步上涨。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之下,国内的氨纶生产企业也不得不开始酝酿氨纶纤维的涨价。

    凑巧的是,到了2010年6、7月的时候因为节能减排任务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氨纶生产企业采取了颇受争议的“拉闸限电”行动。这一措施的实施,就直接造成了当时国内氨纶产量的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内氨纶行业协调会议也正如火如荼的举行着。这次会议一方面确定了行业内各氨纶生产企业的检修日期,这又导致了氨纶纤维产品产量的硬性减少。另外一方面,行业内各氨纶生产企业也氨纶产品价格统一上调以避免亏损的原则性意向。上述这一切情况以及意向,似乎都预示着国内氨纶纤维产品的价格上涨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然而,氨纶行业的下游纺织企业却对此并不“买账”。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市场对氨纶纤维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氨纶纤维及其制品的出口仍然停滞不前。所以,国内大多数纺织企业还是处在低负荷运转的状态,生产量明显不足。另外,纺织企业对上游氨纶纤维的生产企业一直采取打压的态势。一方面尽量使用库存氨纶原材料,另外一方面又采取对氨纶原材料按需采购的原则进行。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时整个氨纶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的结果。

    更让一些氨纶企业纠结的是,原本已经达成的氨纶产品价格统一上调的意向,在市场低迷、产品滞销的现实情况下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不攻自破。

    实际上,由于我国氨纶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方法不尽相同。于是,就造成了各企业之间的产品成本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氨纶生产成本的这个差距看起来并不是很大。但是,也无法避免的造成了当时国内氨纶纤维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同时,2010年下半年我国又新建成并且陆续投产了一批氨纶生产线。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市场上氨纶原材料供应量的增加,进一步拉深了氨纶行业的供需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已经“原则性”同意氨纶产品价格统一上调的企业悄悄开始了自己的降价销售计划。不过,面子上的功夫还是需要做的。当时,这部分氨纶生产企业采取的是冠冕堂皇的所谓“优惠”销售的操作办法。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氨纶纤维价格基本平稳的2010年6月到10月期间,实际上氨纶纤维的价格处于一个基本下降的行情。

    “奇迹”出现在2010年11月,4日,氨纶行业协调会议又一次在绍兴召开,给原本处于淡季的国内氨纶市场带来了一丝活力,虽然下游各地经销商、纺织企业反应却并不十分积极,仍整体维持按需为主进货。然而,就在这次会议结束一周之后,国内纺织行业原材料基本上全部开始“飞涨”。在这样的大氛围之下,氨纶行业原材料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幅度上扬。

    从氨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来看,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的价格由10月底的26000元/吨涨到了11月底的28000元/吨,涨幅达7.7%;纯异氰酸酯(MDI)的价格也由10月底的18000元/吨涨到了11月底的20300元/吨,涨幅更是高达12.8%。与此同时,与化纤行业息息相关的国际油价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于是,氨纶纤维的价格上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并且不得不做的事情。

    众所周知,氨纶一直以来都被行业内公认为纺织产品的“调味品”。如果把纺织产品比喻成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那么氨纶则在其间扮演着用量不大,却又不可或缺的“味精”角色。也正是由于氨纶作为纺织品的“味精”,其需求和其他纺织原料有非常紧密的联动效应。据了解,在我国化纤纺织品出口服装中约有70%含有氨纶成分(含量为3%--18%)。这样一来,就说明了氨纶行业价格提升能力较之其他产品更强。2010年,我国氨纶纤维的原料价格涨幅相对纺织行业其他原材料来说,还是比较小的。所以,纵观2010年我国氨纶行业,总体来说氨纶产业总体走好,国内氨纶领域行情也是全线走高的。

    通忧共患:氨纶行业未来走向何方

    实际上,2010年末国内氨纶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异氰酸酯(MDI)、二羟基丁烷(BDO)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整个氨纶行业,特别是下游的纺织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据了解,由于氨纶纤维的价格不断上涨。一部分下游的纺织企业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应当市场的变化。它们一方面在接新的订单时候考虑得更为周详,遇到没有利润的单子这部分纺织企业宁愿选择停产,也不轻易接单。这就造成了跟氨纶相关的开工量开始减少,停产数量也有所增加。氨纶行业下游的纺织企业实际上在氨纶纤维价格上涨之后,绝大多数都对新的订单带有明显抵触情绪,更多的企业都是以老单发货为主。

    与此同时,在氨纶市场中起到链接作用的经销商面对氨纶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些经销商在氨纶纤维刚刚出现上涨趋势的时候,便不约而同的采取暂停或者是减少销售,囤货居奇的经营方式。经销商这样的行为,无疑给正在上涨的氨纶纤维价格打了一剂强心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凡事有弊则一定有利。到了2010年11月下半月的时候,眼看氨纶纤维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大部分经销商开始出货,赚取实际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前期氨纶纤维市场的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氨纶价格的过度上涨。

    随后,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陆续到来。年终岁末,国内市场对氨纶纤维的需求有所减少。另外,处于氨纶行业下游的纺织企业也由于年关将至,工人陆续离开回家过年。也就造成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放缓或者停滞,对氨纶纤维的硬性需求也开始减少。同时,经销商仍然在抛货套现。所以,到2010年末的时候,氨纶市场逐渐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

    不难看出,氨纶生产企业的“优惠”操作、经销商的降价处理以及纺织企业的观望待变都是影响我国氨纶行情走向的重要因素。

    另外,我国目前氨纶行业产能的急速增长、发展并不协调等问题也是应该引起广大业内人士注意的。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国内氨纶行业就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这其中,既包括原有氨纶企业的改扩建投资,也有其他行业资本被氨纶行业一路走强所吸引而进入的。截止2010年末,我国氨纶的生产因市场需求的转变以及各厂家工作重心的转换等因素影响,实际产量并未完全到达产能标定值,使得下游需求的增量与氨纶扩产量基本平衡。但是,已经有业内人士不无担忧的指出2011年我国氨纶纤维的产量极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氨纶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未来我国氨纶行业的竞争极有可能进入白热化程度。

    再者,就氨纶的生产技术来说,目前具有投资少、投产周期短、生产流程简单、产量高、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的熔纺氨纶工艺,在我国氨纶生产企业中实际应用的比例就相对非常少。据了解,具备众多优势的熔纺氨纶工艺主要是因为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熔纺氨纶切片完全依赖进口。同时,目前在我国氨纶生产企业中应用时间较长,采用较多的干纺工艺其主要原材料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有所依赖。以2010年我国氨纶纤维产量35万吨计算,需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26万吨左右,缺口确实非常大。实际上,我国氨纶生产企业使用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不少来自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未来我国氨纶纤维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于我国整个氨纶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加快氨纶行业研发能力的建设,尽早掌握氨纶生产中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是摆在我国氨纶行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确保我国氨纶行业稳定、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匡衡凿壁:国产氨纶纤维与“莱卡”的差距

    “莱卡”其实只不过是美国杜邦公司为自己生产的氨纶纤维注册的一个商品名称。然而,由于杜邦公司在全球氨纶领域中占据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莱卡”几乎却成为了所有氨纶纱的代名词。纵观历史,这样奇特的现象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现在,国内很多服装设计师包括一些小有名气的都喜欢有意或者无意的说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了一点“莱卡”。实际上,只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氨纶才能叫“莱卡”。但是,业内人士频繁使用这个“商品名”来代替其自身的名称这就说明了,所谓的“莱卡”已经成为了纺织服装行业里面新潮、时髦、高质量类似于以前我国省优、部优产品的代名词。

    据了解,在国内一些时装展览会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服装上,都挂着一个造型特别的三角形标志,这是杜邦专用吊牌,只有挂有这个标志的服装才表明自己使用的是真正的“莱卡”。这无疑就让杜邦公司生产的氨纶纤维在各地是出尽风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一件服装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实际上,我国生产的氨纶纤维质量同样非常可靠。特别是行业内一些大型企业,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沉淀,工艺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产品质量也一直非常稳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国很多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使用国产氨纶纤维还能在生产成本上比使用杜邦公司的“莱卡”低很多。目前,杜邦“莱卡”的价格较之国内同类的氨纶纤维价格约高出两倍之多。但是,要说到国产氨纶纤维的品牌,估计除了生产企业自己以及下游相关企业之外。我国的广大消费者甚至是部分经销商也不一定能一口就说得出来。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内氨纶生产企业对品牌效应认识的缺乏以及对创建品牌意识的淡薄。而杜邦公司自从1995年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莱卡”这一氨纶纤维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其先后在国内成功策划、举行、推广了“莱卡风尚颁奖大典”、“莱卡我型我秀”以及“莱卡加油好男儿”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品牌传播,“莱卡”在众多消费者看来已经不再是一种高品质的纺织物品,而是代表着健康、活力、时尚的生活方式。

    杜邦公司通过炉火纯青的娱乐营销方式,成功的让我国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不只看服装的款式、颜色,还要看它的质地,把含有“莱卡”面料乃至标牌的服装作为首选。

    杜邦公司通过进行“莱卡”品牌战略,在成功的把消费者掌握在手中之后。就开始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里实施其它自己的“最佳伙伴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打算将纺织服装行业链以世界级认可联盟为基础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杜邦公司企图整合供应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十家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杜邦公司的最佳伙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们目前尚无法判定杜邦“莱卡”的这一“最佳伙伴计划”能否最终获得成功。但是,它们对氨纶纤维的品牌运作方式、手段等确实是有值得我们国内各大氨纶生产企业学习的地方。我国氨纶行业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实际上已经具备规模效应和较强综合竞争力,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强大的氨纶产业链群体。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研发、学习先进的工艺技术、营销手段,同时确保氨纶纤维的质量品质,我国的氨纶行业必然会形成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来源:全球纺织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