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钢铁行业巨额亏损之下的“自残”模式
  • 钢铁行业巨额亏损之下的“自残”模式

    时间:2012-08-31 00:00:00  来源:  作者:

    8月下旬,上市钢企半年中报陆续发布,在最新发布的上半年业绩中,鞍钢亏损19.79亿元,同比下降998%,居上市钢企亏损之首;马钢亏损18.93亿元,同比下降710%;山东钢铁亏损9.96亿元,同比下降336%;凌钢股份亏损2.3亿元,同比下降188%;杭钢股份亏损1.07亿元,同比下降150%。除此之外,华菱钢铁上半年预计亏损12.74-13.34亿元,韶钢松山预计亏损7.5亿元,新钢股份预亏3.5-4亿元,首钢股份预亏2.5-3.5亿元。

    截至已经公布或预告上半年亏损数额的上市钢企中,有8家亏损超过一亿元,累计亏损超过70亿元。

    “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直接原因是主要用钢产业需求萎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称,“钢铁第一大用户是建筑业,但房地产和’铁公机’建设都出现大幅回落等,第二需求大户制造业增速由过去的两位数降至一位数。”“现在钢铁行业卖一吨钢的利润是1.68元,而去年上半年每吨钢利润约为118元,相差近70倍”。

    然而,尽管盈利锐降,钢企巨亏,但钢企大规模的减产并没有发生。中钢协旬报数据显示,8月中旬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58万吨,旬环比下降2.5%;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3万吨,旬环比下降2%。按日均产量下降4万吨计算,中旬较上旬仅减产40万吨,降幅不明显。这说明多数钢厂的检修排产计划落空。

    按常识来说,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需,目前需求下滑,价格大幅下跌,只有供给量减少,形成新的供需平衡,价格才能止跌企稳。那么为什么如今市场已经走到这等境地,市场调节的规律却依旧无法显现呢。从以往的钢市运行规律来看:

    其一,成本支撑的因素。铁矿石价格的居高不下是近年来一直被用来解释毛利下跌的主要原因,轮番炒作之后在极大程度上掩盖了产能过剩这个市场本身的主要矛盾。而在今年,矿石价格随着成品材价格大幅下跌,再难担当拉动价格上升的“主力”,产能过剩的问题从背后走向前台,显得格外突出。

    第二,市场份额的诱惑。由于各钢厂的成本控制能力不一,设备折旧年限不同,不同钢厂的边际成本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价格下跌过程中,虽然会有部分钢厂的边际利润为负,但也有部分钢厂仍有一部分的边际利润。即有一部分钢厂出现巨亏,而也会有一部分钢厂还有微利。那在这种情况下,微利企业仍会相对积极生产,保持市场份额;而部分亏损钢厂也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或者营销渠道的稳定而被迫生产。在下跌行情中,这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国有大钢厂之间,也存在于民营中小钢厂和国有大钢厂之间,一般来说,民营中小钢厂的成本控制能力强,再加上不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边际成本相对低一些,加上盘子小,库存低,信息反映快,订价灵活,更容易在短期行情波动中掌握主动。以目前价格为例,据监测显示,唐山普碳钢坯3010元,税前送到价2870元。唐山一些小厂螺纹成本仍然要比大厂低数百元,再加之目前部分坯厂延长产业链上轧材线,螺线成本下降,依然有利润,钢厂又何来减产一说。

    第三,闷炉停产代价大。由于高炉的点火成本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到极端情况,钢厂不会轻易熄灭高炉。因此,在亏损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钢厂往往会通过停产线、减少投料等措施来进行弹性减产,而不会直接关闭高炉。

    第四,体制影响。总体来看我国的钢铁市场仍处于向市场配置资源转轨过程,行政在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中仍有影响;由于国有企业在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样也享受着更多的权利。因此国有大型钢厂在面临巨幅亏损的情况下,不会轻言减产停产。尤其是在今年总体经济环境趋弱,地方政府对产值及税收方面的诉求较往年更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钢企的生产。

    以上种种,无论是客观条件下的不能减产,还是主观条件下的不愿减产,都造成了如今的这种“自残”式的行业模式。产成品价格下跌,粗钢产量居高不下,钢贸商选择去库存规避风险和回笼资金,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不见起色,钢厂资源无论直供或分销渠道都出现问题,导致钢厂库存不断刷新高,最终只有靠继续压低出厂价格来吸引订货,从而开始市场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钢铁市场整体难以摆脱困境,整体经济环境弱势运行,需求不佳,下游诸多行业同样面临调整;钢铁市场减产预期落空,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资金借贷风险及虚假仓单等问题层出不穷,多重打击下期钢单边下跌难以扭转。加之九月份钢贸商集中还款期在即,高速发展扩张阶段所掩盖的无序竞争,不规范经营所积累的诸多问题有随时爆发的可能,而这,也是行业最担心的问题。

    来源:兰格钢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