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中国钢铁业已走过快速增长期
  • 中国钢铁业已走过快速增长期

    时间:2012-05-30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过了快速增长期,从去年开始进入了创新驱动期,而在这一时期,钢铁行业需进一步提升集中度,钢企“不能再拼成本”,否则为了拼成本会导致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的下降,会走入低成本陷阱。

    在“第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作出了上述表述。

    上个世纪以前整个中国钢铁企业是生产要素拉动的,“什么地方有矿山在什么地方建钢铁,什么地方有资源在什么地方建钢铁”;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的钢铁行业已经走过了快速增长期,这个快速增长期是由投资拉动的;去年是钢铁行业的转折年,从去年开始钢铁行业进入了创新驱动期。吴东鹰将过去中国钢铁行业划分为上述三个阶段。

    吴东鹰介绍说,日本钢铁业也走过类似的道路,日本70年代以前同样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70年代以后进入了调整期,随后,日本整个40多年的钢铁产能基本上处在8000万吨到一亿吨的水平线上波动。

    而在这一时期,日本首先经历了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的集中度提升期,形成了新日铁等几大钢厂,整个国家的产业由此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到了80、90年代,由于和汽车厂家贸易政策的变化打破了这种平衡,又导致了新一轮的并购重组,即过去40年日本钢铁业处于一个平衡、再打破平衡的调整时期。而其“最终的结果是钢铁业的平稳发展,这个平稳体现在它的产能平稳,体现它和下游用户之间的关系,体现它和上游之间的关系”。

    吴东鹰认为,与日本钢铁业走过的路不同,中国钢铁业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现在工业的发展正是钢铁大需求时期,东部需求在下降,中西部需求在上升,所以中国钢铁消费还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中国钢铁的需求会在高位上低速的增长”。

    此外,因为中国钢铁行业是强政策导向型,“只要政策一带动,它的某一类钢材需求会快速增长”,“中国人学习能力都非常强,马上大家一拥而上,马上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甚至达到一个供大与求的状态”,为此,中国钢铁业的创新驱动期仍将出现“结构性和周期性供大与求”的特点。

    同时,因为钢铁行业集中度不够高、存在20万家中间商等原因,钢铁行业微利化将持续,钢价也将一直处于锯齿型波动状态。

    在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看来,行业集中度低大概是整个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就无序”。

    据其介绍,目前国内前十家钢厂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42.8%,较2010年的48.6%有所下降,而《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行业前十家集中度提升至60%。

    吴东鹰也表示钢铁行业集中度需提高。同时,他建议钢企不能走“拼成本”的路,“再拼成本的话又会走入低成本陷阱,为了拼成本而导致制造工艺、质量的下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