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经济日报“百姓记忆”专栏折射十年来辉煌成就
  • 经济日报“百姓记忆”专栏折射十年来辉煌成就

    时间:2012-08-27 00:00:00  来源:  作者:

    从百姓视角切入成就宣传大主题

    经济日报“百姓记忆”专栏折射辉煌成就

    8月1日起,经济日报推出以“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为主题的《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其中,以“口述实录”形式展现普通人十年变化与收获的“百姓记忆”专版,从百姓视角折射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朴实感人,文风清新活泼,受到读者欢迎。这是对如何从百姓视角展现“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这一主题宣传的有益尝试。

    精心组织,从百姓视角切入成就宣传

    按照“策划先行、采编分开、编指挥采”的原则,这套报道策划先行,按反映这十年来经济社会成就的行业职业,设计了采访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银行职员、保险推销员、专利代理人等38位基层群众的方案,并提示行业相关背景;在形式上,通过“口述实录”的方式,用群众语言生动地记录下这十年的经历,折射其所在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成就;同时,成立专门的采编小组负责稿件的打磨、版面的视觉设计等,编采互动形成合力。

    在记者出发采访前,编委会领导专门召集所有参与采写任务的记者开研讨会,要求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践行“走转改”活动要求,扎实认真采访,挖掘平凡百姓最感人的故事,并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做到以小见大,折射时代变迁,见人见事见精神。

    参与记者按照策划的主题采写稿件,他们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寻找最有代表性的被采访对象,通过全程式跟踪采访,与被采访对象交朋友,挖掘出普通百姓最动人的故事,并通过行业背景链接增加报道的厚度。

    以小见大,用百姓感受折射社会发展

    “百姓记忆”专栏以“口述实录”形式刊发,更能体现记者采访是否深入,更能考验记者的作风与文风,是一次人物采访报道基本功的锻炼。采访来自基层群众,没有现成的资料,他们也很少接受采访,能否挖掘出有意思的故事,稿件能否以小见大,都要记者的充分准备和扎实采访。

    如已经推出的《一位种粮大户:谁说种粮不幸福》、《一位专利代理人:企业创新我护航》、《一位基层银行职员:三尺柜台见证变化》、《一位公益慈善人士:怀大爱心 做小事情》、《一位农村放映员——欢声笑语送乡间》、《一位海关缉私员——创新监管守国门》等,都是记者深入采访后得到的鲜活故事。

    在《一位种粮大户:谁说种粮不幸福》一文中,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黄村种粮大户于同勤说:“农民10多年前种地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如今,在我们新农村社区,生活水平跟城里人没啥差别。谁说种地不幸福?要我看,幸福感比城里人还高。”

    在《让乡亲们靠科技富起来》一文中,山东省高青县田镇街道农技推广站站长王佐泉的感慨是,“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发展的春天来到了。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我觉得,应打通提高农村留守人员素质这‘最后一公里’。我期盼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软硬件条件还能再提高。”

    透过我们身边普通人的视角,反映群众心声,折射社会进步,这样的报道“接地气”,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也更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全面覆盖,形成以点带面的报道格局

    为了使成就报道更有亲和力,增强视觉冲击力,在“口述实录”百姓故事的同时,在版面呈现上,编辑通过图表、数字、行业背景链接等,反映出其所属职业的变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折射出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微观案例反映出宏观经济的大变迁,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百姓记忆”报道覆盖面广,目前已推出14位基层群众的故事,覆盖农业、邮政业、银行业、保险业、期货业、专利代理业、互联网等行业,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报道格局。

    基层是记者的富矿,倾听群众的心声才能承担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记者金晶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跟踪采访陈栅子乡太阳沟村的农村电影放映员邵成时,发现基层存在电影放映员劳务费发放不到位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当地普遍存在,她很快撰写了“情况反映”,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充满真情的报道赢得了读者的认可。读者在电子邮件中说,“百姓记忆”让一张张熟悉的面庞近在眼前,一段段精彩的讲述跃然纸上,具有“真、亲、新、实”的鲜明特色,既亲切生动,又真实可信,让人感慨社会发展的迅速,更被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激励。(经济日报三教办)

    来源:中国记协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