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大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 大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2-08-22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受政策扶持的“香饽饽”,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日前,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中原经济区规划》———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在郑州召开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启动大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许正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大中原区域规划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规划》涵盖5省30市2县

    启动会议透露,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已初步明确,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其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部分区域。具体范围如下: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和运城市,河北省邯郸市和邢台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涵盖30个市和2个县,面积为28.9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7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因此所涉及的区域一定要破除行政壁垒,按经济规律办事,最终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

    据了解,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底,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关于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4月初,国务院将此文件转至国家发改委,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办理;7月下旬,国务院《2012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将中原经济区规划列入其中,明确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这一工作。

    中部省份共谋发展“这次终于搭上了中原经济区的航空母舰!”参加此次会议的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由衷感慨,同时也道出了中部省份共谋发展的心声。

    据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范恒山介绍,该规划的主线和核心任务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走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原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

    据悉,《规划》以2011年为基期,规划到2020年,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近期规划至2015年,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可操作性,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主要展望至2020年。按照计划,《规划》(征求意见稿)将于今年9月15日前初步成型,并报送有关省、国务院有关部门征求意见。规划编制工作有望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并按有关程序经研究讨论后尽快报国务院审批。

    大中原区将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许正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次《规划》编制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大中原区域规划建设迈入关键阶段。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一马当先,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和领头羊。目前,焦作市围绕经济转型、南阳市围绕高效生态经济、濮阳市围绕扶贫开发、商丘市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编制的总体方案已经河南省政府批复实施,其他各省辖市也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编制贯彻落实文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聚合效应正在显现。

    公开报道显示,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将重点从以下方面强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把县级市、县城作为吸纳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动高成长性产业扩能提效,壮大优势产业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实施400个服务业提速项目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计划,到2020年,集中打造6000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量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此外,河南省还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三化”发展支撑保障水平。积极创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创新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研究出台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的政策措施,健全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专项配套政策。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努力解决入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将注重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安徽省将围绕“加强联动,相互协作”和“不等不靠,先行先试”这两个方面,就如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进行研究。一方面,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中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最终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通。

    “编制《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再造一个新山西。”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国红如是说。另外,山东、河北两省有关负责人也对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寄予了厚望。

    分析人士指出,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受政策扶持的“香饽饽”,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张维迎所言:“过去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主要原因是很好地利用了国际市场。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应在国内,应在内需市场较为旺盛的中原地区。”(本报记者李葆华)

    来源:中华建筑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