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津花椒助农增收得实惠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津花椒助农增收得实惠

    时间:2017-05-16 06:51:36  来源:  作者:崔小兵 蒋维胜

    “今年,估计价格能卖到每公斤20元!”日前,在重庆江津区,看着几个山头长势喜人的花椒,椒农向成洪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在向成洪种了十几年的花椒。他介绍说,以前,江津鲜花椒的收购价格一般在每公斤6 元左右,而且要自己摘下后运送到收购点去卖。而近几年来,他家的花椒在每年年初就有公司来预订,价格也从每公斤12 元左右一直往上涨。“ 今年可能收入在五六万元左右。”他乐呵呵地说道。

    向成洪所在的村里,靠种植花椒年收入达数万元的村民还有很多。而在当地最大的花椒加工企业—— 重庆骄王花椒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果向记者介绍着他投资几千万元的现代化公司,气派十足的厂房里,建有保鲜花椒、鲜青花椒油、微囊花椒粉、青花椒调味液、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等8 条生产线,研发食品调味、香精香料、医药、日用化工等花椒系列产品已达4大系列21 品种。“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很受欢迎,目前企业效益年年攀升,不少外地客户已订货至两三年后。”他告诉记者。

    一颗看起来极其渺小的佐餐作料,如何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增收的产业?江津区质监局局长张碧全告诉记者,江津花椒看似不起眼,但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把江津花椒打造成为一个涵盖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成熟产业,花椒正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江津种植花椒历史悠久,加上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所产花椒麻香味浓,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油率高,不仅是优良的调味品,而且经加工,可取多种名贵的化工原料。在有“花椒之乡”美誉的重庆江津,一位上了年纪的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这里早在公元14 世纪的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并享誉四方,不久前在毛里求斯海岸打捞出的一艘300 多年前沉没的荷兰商船上还发现了桶装花椒,仍散发出香气,而桶上依稀可见“巴蜀江洲府”的字样。“政府重视,是花椒产业得以大发展的决定因素。”靠花椒起家成为一家企业老总的段成科告诉记者,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种花椒的,但从未想过能靠花椒开办公司。

    据了解,为让品优质良的江津花椒大规模发展,江津区政府提出“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引进科研机构实施技改,推广花椒缩枝、矮化、密植技术,使花椒单产提高30%以上;通过改造花椒销售批发市场,将曾经的路边店打造成为占地规模超过7 公顷的现代化高标准花椒交易市场;此外还引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花椒深加工产业。目前,江津花椒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花椒精、微囊花椒粉等6 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填补了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空白;保鲜花椒、花椒精油等3 个新产品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名牌产品。

    2004 年12 月,江津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05 年8 月,因其独特的地理来源和质量特色,江津花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外,在花椒麻素的快速检测方面,江津在国内首创了短时间准确测出花椒麻素含量的技术,在方便面等快速方便食品工业中有所应用。江津花椒提炼出的精油“ 香气独特,具有清爽、令人愉悦的感觉”,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已经将江津花椒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的原料,江津花椒成为中国第一种进入欧莱雅集团的化妆品原料。

    下游的产业需求直接拉动了上游的花椒种植,农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江津的花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介绍,目前江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青花椒基地,仅2011 年,全区鲜椒产量达15 万吨、销售收入12.3 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做大做强江津花椒的品牌,同时也让花椒这一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张碧全介绍,目前他们正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关知识、生产技术培训,建立花椒树、生产者和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台账,召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设工作会;以花椒协会为带动,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前建成6 个花椒示范点和近5400 公顷成片花椒示范基地,提前完成农户万元增收。(崔小兵本报记者蒋维胜)

    来源:中国质量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