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海南糖业亟待提升竞争力
  • 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海南糖业亟待提升竞争力

    时间:2012-03-02 00:00:00  来源:  作者:

    糖业发展素有“三年一循环”的规律。在连续3年减产后,新榨季我国食糖生产有望步入增产周期。海南糖业发展亦是如此。在经历了持续3年的大滑坡后,海南省糖业正迎来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阶段。

    “食糖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糖产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海南省贫困地区数十万农民的”吃饭“问题,还关系到1万多名制糖企业职工就业和主要产糖市县的财税收入等一系列问题。”海南糖业协会秘书长李京说,海南制糖企业大部分已形成集团化,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明显,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多年来海南省甘蔗生产的基本条件都没有改变,政府对糖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海南省糖厂亟待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向深加工延伸,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制糖企业一家独大

    日前,随着海口市甲子糖厂开始落蔗生产,海南2011/2012年蔗糖榨季就此开始。截至去年年底,海南省20多家糖厂全部开榨生产。

    据海南糖业协会的统计,2011/2012年榨季海南原料甘蔗预计收获面积80万亩,同比增加约12.6万亩,增长约18.7%;预计工业总产约274万吨,同比增加约90万吨,增长近50%;预计产糖量将逾30万吨。

    据透露,目前海南在册的制糖企业有24家,正常生产的有22家,产能5.37万吨/日,占全国的3.71%。经过多次的资产重组,我省的制糖企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1990年代以前全部是国有企业,目前正常生产的制糖企业中,国有控股的有2家、国有民营的有3家、私有民营的有17家,已基本实现民营化。

    李京说,海南糖业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已逐渐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糖业集团发展迅速,食糖生产企业由“十五”期间的200多家锐减至2009/2010年的49家,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极大的改善了糖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据介绍,海南制糖企业当中,除琼北地区几家规模较小的和临高龙津糖业有限公司是属于独立的外,其余企业分属南华、东方先导、程鹏三家集团公司。其中,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且集工、农、贸于一体,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在海南拥有10家制糖企业,产能3.15万吨/日,占全省的58.66%,近年来的产糖量均占全省的70%左右。

    由此可见,通过重组改制和发展,海南省制糖企业集中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制糖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然形成。

    产业发展日趋边缘化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蔗糖产区。工业基础薄弱的海南,工业发展素有“两黑两白”之说,长期以来,糖业可谓海南的重要工业支柱之一。

    从1955年到1990年的35年间,国家和地方先后在海南新建机制糖厂41家,扩建改造糖厂29家,总投资5亿元左右。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全国六大主产糖区之一,海南蔗、糖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目前只有约30亿元的规模。

    据海南糖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蔗糖产量的变化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受全国糖价的影响和气候影响也较大。他说,近20年来,海南食糖产量占全国比例,1999年跨2000年榨季是4.91%,居全国甘蔗产糖省区的第4位,2005跨2006年榨季是2.02%,2010年跨2011年榨季是2.17%,居全国甘蔗产糖省区的第5位。

    “1993年后特别是近10年来,海南省对糖业发展基本上是放松不管了。”李京说,除个别市县外,甘蔗生产几乎没有任何补贴,主要靠企业扶持蔗农,靠行业自行发展。

    此外,长期以来海南省甘蔗生产的基本条件都未改变,基本无人开展甘蔗科研活动,地方政府几乎从未给农民举办培训班,造成海南省甘蔗单产多年来没显著提高,海南省甘蔗生产方式几十年来都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