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江苏多层次培育出口基地
  •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江苏多层次培育出口基地

    时间:2011-12-20 00:00:00  来源:  作者:

    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及时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好时机,依托一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和较大出口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出口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10年底,全省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43个,同时认定了300多家出口基地骨干企业。今年,在商务部的支持下,江苏省又新增了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省市共建,推进基地建设。确定“省市共建”原则,江苏省商务厅着力从市场开拓、品牌培育、营销渠道、宣传推广等商务环节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地方政府重点从落实出口基地规划、公共平台建设、政策配套、营造环境等方面为出口基地发展创造条件。省市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出口发展。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基地发展。研究制定了全省出口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各类出口基地、基地骨干企业的认定办法,从产业发展、出口规模、研发能力、品牌培育、公共平台、行业协会建设以及地方政府工作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出口基地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聚焦政策,助推基地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外经贸专项资金支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出口基地宣传推广、检验检测、展示交易等公共平台建设,对基地骨干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改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通过考核机制,协调地方政府落实出口基地建设规划和配套资金,提高出口基地集约化发展水平。我们还将出口基地建设与设立“贸易摩擦预警点”,与省商检部门共建“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食品安全示范区”等工作相结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积聚各方资源支持出口基地发展。

    四是加强推介,推广区域品牌。通过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和国际知名博览会,以及在中国制造、阿里巴巴等网站设立出口基地频道等形式集中宣传、推介出口基地,提高出口基地和基地骨干企业的知名度。部分地区组织出口基地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展会,集中展示出口基地的产业特色和整体形象,推广区域品牌。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江苏省出口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特色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出口平稳较快增长,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稳定全省外贸发展、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出口基地是强化贸易与产业互动的载体。产业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开展出口基地建设就是推动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产业层次,将产业优势转为出口优势。这是以贸易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支撑贸易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建立贸易与产业互动机制的有效形式。二出口基地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出口基地不仅是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也是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抢占行业高峰的主阵地,在带动全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三出口基地是培育本土跨国经营企业的途径。对出口基地内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他们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走出去”建立营销网络,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本土跨国经营企业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阳光集团、徐工集团、尚德电力等一批基地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代表了“江苏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形象。

    “十二五”时期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外贸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和关键期,亟需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巩固外贸大省地位,加快外贸强省进程。我们将继续把出口基地建设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全力推进。

    一建立多层次的培育机制,稳步推进出口基地建设。

    结合江苏省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优选产业集聚度、外向度较高的传统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积极推荐成熟的省级出口基地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育出口基地,逐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出口基地培育机制。

    二结合三大外经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加强基地建设与科技兴贸战略、品牌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有机结合。一是支持基地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支持基地企业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出口基地开展集体商标、地理标志注册,积极打造区域品牌,以品牌战略提升出口基地的层次;三是发挥出口基地中小企业专业协作化的整体优势,探索集群式“走出去”的新模式;支持基地龙头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增强跨国经营能力。

    三加强政策扶持、部门联动,为出口基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支持出口基地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行业协会发展。积极争取出口信保公司、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出口基地的支持,改善融资环境,提高出口基地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外经贸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继续加强与财政、科技、商检、海关、质监、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在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贸易摩擦应对、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便利化等方面集中各部门资源,为出口基地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来源:国际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