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环渤海经济圈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环渤海经济圈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时间:2011-04-02 00:00:00  来源:  作者:

    日前,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和山东省将加快推进环渤海经济圈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中高级别建筑钢材、造船板、不锈钢、耐候钢材等集中消费带,推动区域内的鞍钢、本钢、东北特钢、凌钢、山东钢铁集团等重点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据悉,“十一五”期间,大连、青岛和烟台已初步形成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辽宁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区被划为四大分区,其下面又划分有若干加工区,所有船舶核心配套企业都可以进入。目前,近20家船舶配套企业已建成投产,用于船用设备、舾装件、船用材料生产的产业一区已完成招商工作,现正在兴建用于海洋装备、大型重型配套产品和成套设备生产的产业二区。同时,“五点一线”经济带向东西延伸,形成了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配套为一体的船舶产业集群,推出了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配套项目、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旅顺开发区船舶配套产业园、普湾新区三十里堡船舶配套园等7个产业园。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将重点打造大连、葫芦岛、丹东、盘营四大造修船基地,高标准、高规格地布局一批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配套项目,大力发展12个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力争到2015年末,辽宁省造船能力达到20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达到1500万载重吨,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项目有70%以上具备国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高层次产业链。随着武船重工特种船和海洋工程、北船重工造修船、中海油海洋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青岛船舶制造和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跨入了快速上升轨道。2010年,青岛船舶海洋工程产业产值350亿元,年增长速度达到50%,海洋石油工程基地、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基地、海西湾船舶海洋工程基地,船舶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青岛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世界级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烟台瞄准了国际级特种船舶高端装备市场。根据“十二五”规划,烟台将把海洋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烟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将达到100万吨,船舶产量将达到550万载重吨,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其主攻目标有三个:一是优先发展特种船舶,突破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高档游艇、公务船、LNG(液化天然气)船、远洋渔船、化学品船、大型重型运输船等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深水系泊系统、自动调压载系统等特色优势产品;三是开发高端配套产品,提高舾装件、铝板、管材等产品规模和技术水平,建设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中心和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开发生产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用空调、通讯导航和自动控制、海上油气开采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发展海洋测绘、海洋物探等精密仪器设备制造业。

    来源:中国冶金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