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措施并非保护主义
  • 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措施并非保护主义

    时间:2011-12-20 00:00:00  来源:  作者:

    12月15日下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日内瓦出席世贸组织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大会并发言后,就本次部长级会议及多哈回合谈判及相关议题、中国外贸形势等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彭博新闻社、美国贸易内情、日本共同社、瑞士《时报》等中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并回答了提问。

    期待多哈回合体现发展宗旨并继续向前推进

    在问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当前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对此次会议及多哈回合有何期待,如何看待一些成员提出多哈谈判的新途径和新议题时,陈德铭说,我在刚才的大会发言中阐述了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认为,多边贸易体制是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主渠道,这一点已被历史证明,各方要共同维护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功。造成目前多哈回合困境的原因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的发生,更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国家正值政治上的选举周期,在谈判中难以展现更多的灵活性和推动力。虽然目前多哈回合遭遇困境,似乎进入“冬眠”期,但在本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均展现出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会继续推进的信心,期待多哈回合的“春天”不会太遥远。

    中国是多哈回合的坚定支持者。我们认为,绝不能轻言放弃来之不易的谈判成果,应在尊重谈判授权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可行办法,弥合分歧,直至最终达成协议。同时,不能偏离多哈回合是发展回合这一宗旨和轨道。十年前确定了多哈回合是发展回合,十年后尽管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面临的发展挑战并未改变。

    我的期待是在多哈回合谈判总体“一揽子”协议难以达成的情况下,未来一年,应就分歧较小、容易形成共识的问题,特别是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方面形成共识,率先在它们关切和等待了十年的“早期收获”方面取得突破。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困境是历史造成的,为它们提供帮助理所应当。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它们发展了,国际市场就会进一步扩大,贸易就会更加繁荣。因此,每个世贸成员都应拿出足够的政治胸怀,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方面迈出一步,而不是把自己想得到的要价与帮助捆绑在一起。

    对于一些成员提出的多哈回合谈判新途径和新议题问题,中国总体上持开放态度,但对任何新议题和新途径的讨论都不应该偏离发展宗旨,更不能以放弃多哈回合为代价。就好像在爬山,多哈回合是山顶,是目的地。通向山顶的路遇到阻碍时,是越过阻塞继续向前,还是另辟蹊径?其实选择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到达既定的目标。

    多哈回合何去何从,最终应该由世贸组织150多个成员共同决定。今天在日内瓦,有12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声明,要求“尊重授权、锁定成果”,继续推进多哈回合。世贸成员发展水平各异,期望值不一,在决定通向多哈回合目标的道路选择时,应尊重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当然,在成功完成多哈回合后,一些新议题是可以开展讨论的。但在发展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很难相信WTO成员有精力、有信心去解决新挑战和新问题。

    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合作大于竞争

    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关于发达国家市场不断萎缩,中国是否会扩大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规模,贸易规模扩大是否会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时,陈德铭表示,中国一直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市场结构,近年来与很多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0%,但今年1-10月,中国对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只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45%。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市场结构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中国在与新兴市场发展贸易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扩大自这些国家的进口,努力实现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非洲国家、南美国家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基本是平衡的。

    当然,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有竞争甚至出现摩擦在所难免。但我并不认为贸易摩擦一定会增多,合作是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经贸关系的主流。有了摩擦并不可怕,要按世贸规则冷静、妥善处理,不搞扩大化。新兴经济体之间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对彼此、对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