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国家发改委释疑:虚高价药品并非一降就死
  • 国家发改委释疑:虚高价药品并非一降就死

    时间:2011-04-07 00:00:00  来源:  作者:

    3月28日起,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的药品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下调,平均降了21%。国家发改委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近几年来,发展改革委累计27次降低了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但社会大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说,过去,为应对政府降低药价的政策,一些药品生产厂家、经销商或者不再生产被降价的药品,或者同样的药品改头换面,以另外一个名称或剂型继续以虚高的价格销售。人们称之为“一降就死”“一降就没”。但现在这样的招数不灵了。有关部门通过严格新药审批和比价换算公式,有效地解决“一降就死”“一降就没”等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部门告诉新华社记者,2007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简单改剂型的注册分类,在药品注册管理过程中鼓励创新,要求改剂型的药物体现新剂型的优越性。《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也根据中药的特点,强调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改剂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就是说,过去那种药品成分不变,注册个新名称继续销售的做法行不通了。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许多抗生素等药品实际上成分和功效是一样的,生产的厂家很多,不排除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一些厂家停止生产,退出部分利润减少药品的生产。但少数企业停产不代表其他企业都停产,也不一定会影响市场供应。

    他说,政府降价政策出台后,不排除会出现部分药品暂停销售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经销企业要和药厂重新衔接,核定供货价格,导致短期内某种药品暂时没有上架。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分期分批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另外,在新一轮医改中,国家出台了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力求通过引进市场竞争、增加政府投入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办法,根治“以药养医”和药价虚高的问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