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我国钢铁业面临严重困难,过冬需救助与自救结合
  • 我国钢铁业面临严重困难,过冬需救助与自救结合

    时间:2012-08-02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大面积停产“一触即发”。经济之声评论:钢铁业安全“过冬”,需要“救助”与“自救”相结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30日召开。中钢协会长朱继民在会上说,钢铁行业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他透露,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只有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5.8%。据内部测算,扣除投资收益后,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到13亿元。

    上周,国内钢铁平均价格每吨继续下滑180元,目前,市场低迷销售情况非常不乐观,国内钢铁大佬也齐齐看淡国内钢市。原本艰难度日的国内钢铁企业开始通过检修等方式控制并减少产量,一些民营钢厂甚至已经开始停产,全行业亏损加剧带来的大面积停产潮“一触即发”。

    朱继民说,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看,国内钢铁企业要做好迎战困难和长期过冬的思想准备。目前,协会正在对钢铁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困难进行汇总,并着手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来缓解企业当前的困难。

    另外有消息说,工信部正在酝酿恢复实行“以产顶进”政策,试图帮助钢铁企业脱困。同时,以挖掘“第三利润源”为目的,工信部正强力推广上下游合作方案,以宝钢为示范,要求各大钢厂加大与下游客户在物流和服务领域的合作,有效挖掘销售潜力,大力推动各大钢厂加速从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针对上述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钢铁行业为什么会深陷亏损泥潭?

    王元京:这既有长期原因,也有短期原因。短期就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低迷,下游产业需求锐减,比如汽车、房地产等等,这些行业萎缩,用钢减少,钢产量自然就显得过剩。

    长期原因就是咱们长期以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主导的战略,各地钢厂大量扩产扩能,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觉不出来,一旦经济出现低缓,一旦市场低迷,产能过剩的严重性马上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说长远和短期的原因都有,跟结构失衡是联系在一起的。

    钢铁企业的扩张带动了上游矿产产业发展,中国的矿产资源有限,所以大量的矿石要进口,于是就拉动了全球的矿石产业,所以矿石价格居高不下,而下游房地产等行业的连年繁荣又使钢厂产品有了出路,“抓中间带两头”的结构模式使咱们钢厂一片繁荣。这些年产能扩张成为了各地的主题,也给地方税收等各方面带来了增长。

    今年以来,新增粗钢产量全都来自非会员的地方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王元京:地方的中小钢厂和地方的经济利益紧密挂钩,有些中小钢厂的规模也可能达到规模经营,有的未必达到,但是由于地方很需要它,财政很需要它,因此这种繁荣存在是必然的,产能整合也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在目前中小钢厂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般产能过剩之后肯定要打三张牌,一是价格战,一是要素战,一是产权战。目前他们可能要打一些价格战,相互倾销。有一些大钢厂做的是大项目,但是有一些中小城镇的建设,包括中小项目的建设,这个细分市场的用钢,可能是中小企业来去填补,所以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依然有,他们的利润依然有。所以他们可能不降反升。

    钢厂要想“安全过冬”,政策是一方面,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增长空间和制高点。目前各种压力都有,但是各种机遇也同时存在,过去长期说的结构调整,重组升级,在没有一定的压力情况下,是提不上日程的。但是目前这个情况下,钢铁行业加速重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现在工信部正在酝酿以产顶进的政策,并且开始大力推动各大钢厂加速从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来转型,怎么理解“以产顶进”政策?

    王元京:我觉得这个非常好,过去钢铁行业虽然大,但是很多高端用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用钢,我们还得依靠进口,我们钢铁行业处在低端产业链,所以国家提出来要加强新材料产业建设,包括钢铁行业,这方面可能是对钢铁行业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过去你说物流行业,包括信息化程度,营销模式等各种体制模式,恐怕也不符合钢铁行业现在作为一个新型的生产,现在加上运营和综合服务,这方面包括你的营销模式,你的物流,信息化程度、配送各方面也是需要重新的创新,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中国广播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