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造船业需“强筋健骨”
  • 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造船业需“强筋健骨”

    时间:2012-07-17 00:00:00  来源:  作者:

    造船业能否尽快复苏,关键看航运业。而在欧债危机尚没有明显舒缓、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放缓的情况下,航运业在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有明显好转。这也意味着,造船业的形势依然严峻。

    日韩造船业竞争激烈

    亚洲是世界造船业中心。其中,中、日、韩三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90%以上。2008—2010年,中国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但是,2011年,韩国超过了中国,不仅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龙头,而且拿下了世界船舶50%以上的订单。

    在船舶业十分低迷、市场十分清冷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又落到了韩国后面,形势十分严峻。专家认为,如果世界航运形势不出现明显改善,未来几年,中国将有50%以上的船企面临破产。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造船业面临的现状。中国虽然在世界造船业占有的份额与韩国不相上下,更多时候还超过韩国。但是,中国造船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与韩国有一定差距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只要在某一行业成为了世界老大,其他国家就很难再超越中国。但是,韩国却在船舶订单连续3年落后中国后,2011年又超过了中国。其中,中小船厂拿不到订单,或拿到订单也承受不了成本与售价的倒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规模大小是生存前提

    中国造船业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如何才能在遇到“寒流”时不被“冻”死呢?笔者认为,要突出规模、技术和特色三个方面的重点。

    没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环境较好、造船业比较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勉强维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造船业不景气了,规模不大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了。

    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世界造船业的形势都不景气,新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减少不代表没有,就看谁能从缩小的市场份额中分得更多了。分得多的,照样能够风光无限。相反,就只能苟延残喘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

    这也意味着,没有接到新订单的企业,一旦手中的船舶交付结束,就将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危险。而这些企业,多半都是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而从2011年中国被韩国反超的实际情况看,规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根据克拉克松今年2月份公布的全球10大造船企业排名结果来看,截至去年12月,在全球10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其中,前6位全是韩国企业。这样的结果,对中国造船业来说,是十分严峻的。多而不大是中国造船业面临的现实,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